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构造地貌的形成 >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85 引用次数:80 题号:19974517

地名是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一种符号,是各个历史时期人们活动的产物,有着丰富的地理、历史、语言等科学内涵,是中华历史的活化石。华北平原北部以海河流域为主,下图示意海河流域近2000 年来旱涝等级变化。旱涝等级数大于30,表示干旱;小于30,表示温润;等于30,表示基本正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华北平原北部的地名多以“丘”、“陵”、“阜”命名。推测当时人们聚居在这些地方的主要目的是(     
A.躲避洪水B.选择墓址C.利用光照D.抵御外敌
2.当前,华北平原北部的“丘”、“陵”、“阜”多已消逝,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城市扩张B.泥沙淤积C.风力侵蚀D.盗墓破坏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山区建设交通线的劣势有(     
①成本高②技术难度大③同样两地间,山区交通线总长度一般比较大④隧道多,工程量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3-01-30更新 | 55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一带的铁路。读下图回答问题。



1.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较多,地表破碎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
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D.发展沿线旅游业
2.下列关于“人”字形铁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
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D.增加了工程量
2022-08-13更新 | 35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下图为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观照片。读图,回答下题。

该地道路修建成“之”字形,主要考虑
①地形条件       ②建筑物分布       ③植被种类       ④人口密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03-17更新 | 4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