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区域产业活动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农业区位因素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6 题号:20003820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推广的稳粮扩油技术。该技术采用高——低杆作物间作套种,形成一个生产单元(见图)。作物间和谐共生,我国在多地推广该种植模式,有效实现了稳玉米、增大豆的目标。如图为玉米一大豆带状种植生产单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某地区在小麦收获后,大规模推行夏大豆一夏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该地区最可能是(     
A.松嫩平原B.河套平原C.黄淮海平原D.珠江三角洲
2.我国农民采用该模式种植玉米和大豆时,如图中大致呈南北方向播种,此方式有利于(     
A.减少成熟期作物倒伏
B.提高生长期光照利用率
C.减少生长期土壤水分蒸发
D.提高生长期耕地复种指数
3.试验结果显示,西北产区复种玉米和大豆的单产增产效果明显优于西南和黄淮海产区,其主要增产措施可能是(     
A.加大种植株距B.增大播种密度
C.增加播种面积D.延长生长周期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2.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耕作制度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
C.土壤比较肥沃D.冬季风不能到达
2020-10-08更新 | 6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沙洲地形状况。一年中该江心沙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沙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驱使当地农民去开发利用江心洲的最大动力是(     
A.劳动强度小B.旱涝均保收C.闲暇时间多D.土地租金低
2.当地农民在江心洲上播种作物面积最大的时期应是(     
A.3月~7月B.6月~10月C.8月~12月D.11月~次年3月
2021-12-24更新 | 262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青海省都兰县夏季温和而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当地以畜牧业为主,牧民每年在“滩区”和“山区”之间转场放牧。转场时,牧民需要沿着具有千年历史的昆仑山古道行走数天,并且在翻越垭口前,牧民要在路边的公共牧道上搭建临时帐篷住宿、休整。图示意都兰县牧民转场放牧区域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牧民在甲牧场放牧的时间主要是(     
A.7月至9月B.5月至10月C.12月至次年2月D.11月至次年3月
2.牧民以千年古道作为转场通道主要是为了(     
①缩短转场距离②降低转场难度③便于物资补给④沿途获取牧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牧民搭建临时帐篷住宿、休整的地点最可能位于(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2024-01-19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