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2003900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曾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1990年10月“西海固”1000多户百姓,搬迁到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玉泉营(2002年1月批准成立闽宁镇),在茫茫戈壁中的黄河灌区,重建新家园。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福建省以产业发展带动西海固农民快速脱贫致富。2020年11月16日,昔日“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告别贫困,闽宁协作掀开新的一页。下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简图。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西海固地区人口迁出后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分布区。地质学家刘东生通过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研究,向世人展现了该区域两百多万年以来自然环境的变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距今两亿年前,黄土高原所在地区有个巨大的庆阳湖,那时生长的茂盛森林已变成如今的煤炭。青藏高原抬升逐渐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沙漠、戈壁。此后的两千万年来,强劲的西北风吹来了沙尘;大约距今一百多万年开始,黄河蜿蜒流经该区域,成就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

资料二:“风成说”(黄土高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于强劲的偏北风所携带的尘土堆积,再经过成土作用形成。

资料三:图为洛川地区某黄土剖面及土质分析信息示意图。



(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土母质为____。
A.古老湖泊洼地中的淤泥B.当地岩石碎解的沙石
C.风源地区的沙粒和细尘D.黄河携带而来的泥沙

(2)结合不同颜色土层的土质分析结果判断:壤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生长的植被应以____(森林/草原/荒漠)为主,气候较____
(3)洛川地区黄土呈现深浅颜色土层交替的变化,说明两百万年以来,当地反复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____
(4)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的民居形式,建造过程中不立梁柱、不设砖瓦。当地人在修筑窑洞时,多选择__________(红色/黄色)土层作为窑洞的屋顶。
2024-01-26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²,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

水文站马西纳迪雷尼亚美洛科贾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41302773182
年输沙量(万吨)17710035012905800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021-01-17更新 | 86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滩区是指在黄河下游河道区域,洪水退去后在岸堤内出现的大片土地,经过悠久的岁月形成的大规模人口聚居区。由于受黄河中下游地形地势和黄土高原来水来沙的影响,黄河下游滩区河道经常摆荡。

材料二:2001年,集防洪、灌溉、除淤等于一体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完成,对下游游荡性河道产生重大影响。图1为黄河游荡性河段示意图,图2为典型河段河道变迁示意图,图3为游荡性河段累积冲淤量变化图。下表示意2020年黄河下游滩区土地利用。

2020年

面积/km2

比重/%

耕地

3135.48

67.48

建设用地

360.91

7.77

林草地

265.41

5.71

水体

640.68

13.79

未利用地

244.14

5.25

总面积

4646.62km2


(1)黄河下游滩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说明其合理性____
(2)说明黄河下游河道游荡对滩区生产生活的危害。
(3)小浪底水库投入使用后,游荡区河道河床摆荡幅度变____(填大或小),并分析小浪底水库对治理游荡性河段的作用____
2024-04-15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