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20047949
下图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读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总量与全球气温上升关系图回答问题。
   

图中粉色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计排放总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黑色实心桃圆代表2000—2009年观测到的二氧化碳累计排放总量与全球升温幅度及不确定性;蓝色空心椭圆代表某一模式下升温幅度与对应的二氧化碳累计排放总量及不确定性。


(1)说明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2)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是多少?
(3)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中二氧化碳累计的数量?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5亿多条大马哈鱼开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江河溪流产卵繁殖,沿海地区沿存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3200千米,它们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卵地。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了北美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外链条,它们生于淡水,长于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又重返“故乡”。下图为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示意图。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分析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自然原因。
(2)指出弗雷泽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3)氮元素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该雨林区80%的氮元素来自海洋。分析氮元素由海洋到林木迁移的过程。
(4)棕熊冬眠之前必须储存足够越冬的能量,其主要来源于大马哈鱼。试推测棕熊在河流何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并分析其原因。
2023-07-17更新 | 1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的碳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图1)。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地球上的碳循环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工业革命以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增长、积累,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图2为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我国自2013年以来碳配额现货交易量呈上升趋势。



根据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____,分析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_____
2022-10-27更新 | 4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也是《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的日子。由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了领导人气候峰会,“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注:“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和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


(1)根据左图、中图,说明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特点。
(2)根据右图,总结2016-2020年我国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所做的主要贡献。
2022-03-17更新 | 2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