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球上的大气 > 热力环流 > 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20074545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阿拉伯半岛东面为波斯湾,西面为红海,两地夏季气温常达30℃以上,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赤道以北附近,印度洋表层水温呈现东暖西冷的分布格局,对大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热力作用,进而影响到其气压场。


   
(1)波斯湾、红海与索马里沿岸夏季气温存在着显著差异,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2)简要描述赤道以北附近,印度洋由东到西大气环流系统的剖面结构。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鄱阳湖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岸边湖陆风显著。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湖泊面积大小变化大。

材料二鄱阳湖周边区域有众多沙山分布(图1),对其中的柘矶沙山剖面进行研究发现,其基底为沼泽层,形成于末次冰期间冰期;进入末次冰期盛冰期,沙山逐渐发育。图2示意柘矶沙山形成过程。


(1)湖陆风是沿湖地区由陆、湖热力性质差异引起,风向出现昼夜变化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观测湖陆风最可能用到的两种仪器是:________
A.手持定位仪   B.湿度计   C.日照计   D.温度计   E.风向风速测量仪   F.太阳辐射测量   G.雨量器
(2)在下图中用箭头标注出白天的大气流动方向,并在方框内填入“高压”或“低压”来表示鄱阳湖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

(3)为探究鄱阳湖面积变化原因,地理研学小组设计了实地水位水量监测的实践活动方案。如下图所示,为监测鄱阳湖对长江干流的调蓄作用,设置了大通、湖口的监测点。请用图例中的相应符号,在下图中标绘“鄱阳湖水位监测点(A)”和“未受鄱阳湖影响的长江干流水量监测点(B)”的具体位置,并标注上监测点对应的字母代号。
2024-03-02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图表示某地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若图中形成了热力环流,请用黑色字体笔在图中画出大气在竖直方向的流动方向____。A、B两地受热的是____地。
(2)热力环流的成因是____,图中①②③④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
(3)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为____(填写编号)。
①空气的垂直运动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   ④A、B两处冷热不均
(4)一般情况下,B地多为阴雨天气,A地多为晴朗天气,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A地昼夜气温差异较大的理由是____
2024-02-29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

(1)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上左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2)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        →同一水平面上的        →大气        →热力环流。  
(3)上右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019-12-31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