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20094958

下图为某自然灾害侵入我国的路径示意及甲地某种常见植物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我国的上述自然灾害,主要发源地是(     
A.北冰洋沿岸地区B.蒙古、西伯利亚地区C.印度洋沿岸地区D.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
2.图中自然灾害若发生在1月初,对辽宁省的影响可能有(     
A.缓解伏旱旱情B.造成能源匮乏C.农作物大面积受冻D.影响交通安全
3.植物图片反映出甲地地理环境具有的特点是(     
A.气温较低B.降水稀少C.地势平坦D.土壤肥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查塔姆岛约有常住居民600人。岛上布满溪流,大部分土地被蕨类或草本植物覆盖,还有小范围的多由大果柏形成的森林,这种树的枝干贴近地面而呈现水平生长。读查塔姆岛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查塔姆岛(     
A.处于东半球B.濒临南印度洋C.属于南美洲D.在北京东南方向
2.大果柏的枝干呈现水平生长是由于岛上(     
A.风力较大B.降水较多C.土壤贫瘠D.地形陡峭
3.推测当地居民主要从事的农业生产是(     
A.林业、种植业B.种植业、渔业C.渔业、饲养业D.饲养业、林业
2022-07-11更新 | 9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锡尔河流域是中亚重要的农耕区,近年来,锡尔河流域农田面积急速增加,块金系数是表明土壤颗粒组成变化的重要指标。植物根系能分泌提高土壤黏结性、细化土壤颗粒的有机酸,但土壤耕作年限的增加会破坏土壤的自我调节功能,如表为甲、乙两地土壤颗粒组成块金系数值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粒径范围(mm)1.0~0.250.25~0.05
100%100%
0.12%0.04%

注:当块金系数<25%时,说明土壤颗粒组成变化主要由自然因素所引起;当块金系数>75%时,说明其主要由人为因素所引起。

1.推测影响甲、乙两地土壤砂粒含量变化的因素分别是(     
A.增施绿肥、气候变化B.气候变化、增施绿肥
C.地形坡度、退耕还草D.退耕还草、地形坡度
2.近年来,甲地土壤砂粒和粉粒含量下降、黏粒含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多
B.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度提高
C.兴修水利工程,灌溉水源增多
D.农田面积扩大,有机酸分泌增多
3.图中乙地有长期种植水稻的历史,长期耕作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为(     
A.土壤平均粒径变小B.生物多样性增加
C.土壤透水能力增强D.气候趋于干旱
2023-08-31更新 | 146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18年冬季渤海海冰覆盖率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2018年冬季渤海海冰覆盖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近岸和北部海湾海冰覆盖率高
②随着海冰离岸距离的增加,海冰覆盖率逐渐降低
③西岸海冰覆盖率高于东岸
④北岸海冰覆盖率高于南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在渤海海域大规模开发海冰可能会导致(     
A.冬季风暴对海岸破坏加重B.海区海水盐度降低
C.淡水资源短缺D.海区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2024-01-01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