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镇化 > 城镇化概念及意义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1 题号:20289017

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溢出效应反映了两者叠加的影响。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最大的时间是(     
A.t0B.t1C.t2D.t3
2.溢出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     
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纳瑟姆曲线”是1979年由美国城市地理学家Ray.M.Northam发现并提出的。该规律显示,当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镇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至70%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1996年到2018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B.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发展阶段
C.可能出现住房紧张等问题D.以第一产业为主导
2.下列关于图示时期我国城市化说法正确的是(     
A.2018年后城市人口将会减少B.1996年以前第一产业就业比例低
C.城市化率增速持续升高D.城市化率持续升高
2023-04-13更新 | 11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对城市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是(   
①城市提高人口迁入门槛②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③城镇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需求量增大④“空巢村”的大量出现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0-05-18更新 | 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外来常住人口已成为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群体。下表为“2000-2010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分布及变动情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三题。

面积(km²)2000年(万人)2005年(万人)2010年(万人)
城区核心区51.6424.0724.1843.99
城区边缘区236.8177.0972.94126.18
近郊区1624.22155.77224.27483.23
远郊区4427.7756.58117.01244.30
1.2010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是(     
A.城区核心区B.城区边缘区C.近郊区D.远郊区
2.由表中信息可推断,2000~2010年期间(     
A.城市各区域外来常住人口都在持续增长B.城区边缘区外来常住人口增幅最大
C.远郊区外来人口密度始终最小D.近郊区外来常住人口增幅最大
3.放开二孩的人口新政策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入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11-14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