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1 题号:203608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地貌最基本的坡面特征是陡崖坡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都为陡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丹霞地釔海拔一般不高,大多海拔在300~400m,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m。这个高度在一般山地还不会导致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但在丹霞地貌区,特殊的地形特征造就了许多特殊的小环境,产生了小尺度植被分异现象。丹霞地貌的山顶与山下植被分异的重要原因是山顶的干旱性导致山顶产生“干岛效应”,沟谷产生“热岛十湿岛效应”。沟谷中常见树木板状根、茎花现象和绞杀现象,被称为“沟谷雨林”。下列左图示意丹霞地貌沟谷中植被垂直分异模式,右图示意丹霞地貌山顶的植被分异。



(1)分析图中山顶植被分布差异的成因。
(2)丹霞地貌沟谷产出“热岛十湿岛效应”,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通过分析“沟谷雨林”植物的特征,说明沟谷雨林板状根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环渤海经济圈是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它是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迅速崛起的新经济圈。读图Ⅰ“中国部分区域图”和图Ⅱ“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丙处是我国著名的海盐生产基地,简述其晒盐有利的自然条件。
(2)分析甲省建设能源基地的优势条件,及其煤炭资源输往上海较经济的运输方式。

下图是乙省某县l976年(a)与2008年(b)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3)指出该地2008年与1976年相比农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4)结合材料,从气候方面分析图Ⅰ中A地苹果单产和质量优于B地的原因。
2018-12-04更新 | 4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然而进入21世纪初,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一项远比当年开发“北大荒”意义更深远的战略决策:停止湿地开荒,拯救黑土地,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退耕还林。

材料二图甲是东北地区土壤分布示意图,图乙是东北地区土壤垂直剖面示意图。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出沼泽的主要生态功能。
2020-05-06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流域(约45°N,80°E),年平均气温8.0℃,年均降水量89.9~169.7mm,年均蒸发量1569~3421mm。调查发现,该处植被能够通过分配不同深度根系功能来选择性吸收、利用不同的水源。下图示意该地两种典型植被利用潜在水源占比,其中S表示0~60cm土壤水,M表示60~140cm土壤水,D表示140~200cm土壤水,G表示地下水,R表示河水;圆点表示平均值,竖线表示水源贡献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1)相对于白刺,推测一般情况下胡杨根系的长短并说明依据。
(2)说明该地夏季(6、7月)胡杨主要利用地下水而不是河水的原因。
(3)该地植被主要利用的水源在分布深度上存在季节差异。指出这种差异并从夏季(6、7月)角度分析原因。
2022-06-11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