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8 题号:20392929

我国春季近地面普遍易发O3污染。近地面O3是大气层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被太阳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二次污染物。如图示意2020年4月9日和28日我国南方某地区两次典型近地面O3污染过程昼夜垂直空间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4月9日相比,该区4月28日臭氧污染(     
A.水平范围更大B.单峰变化明显C.浓度变幅更小D.昼夜峰值更近
2.与4月9日相比,4月28日臭氧污染程度严重的成因是(     
A.工业排放量大B.污染物累积多C.上升气流偏弱D.太阳高度角最大
3.推测最容易导致该区臭氧污染的气象条件是(     
A.高温晴朗B.湿热多雨C.静风高湿D.干冷多晴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23年10月27日,厦门筼筜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湖水域面积1.7km2,曾污染严重。借助生态浮床(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等生态修复技术,筼筜湖从“鱼虾绝迹”蝶变为“白鹭伴舞”。左图是筼筜湖示意图,右图是筼筜湖生态浮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筼筜湖曾污染严重的原因是(     
①接纳周边汇水,水质较差②水体较封闭,交换不充分
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④水域面积小,自净能力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海马齿是筼筜湖生态浮床所选择的植物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浮力大B.抗风浪C.耐盐碱D.生长慢
3.关于生态浮床的服务功能,正确的是(     
A.净化水质—支撑服务B.美化环境—文化服务
C.消波护岸—供给服务D.生物栖息—调节服务
2024-03-14更新 | 982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图中箭头①代表的人类活动过度,可能引发(     
A.水污染B.寒潮C.火山喷发D.水资源短缺
2.下列措施有助于减少箭头②对环境影响的是(     
A.焚烧秸秆B.垃圾分类处理C.增施化肥农药D.使用一次性餐具
2024-06-08更新 | 6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研究发现,强大的极地涡旋(位于对流层中上部至平流层,绕极地高空旋转的冷性低压系统)阻碍了臭氧的输入,是形成极地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臭氧空洞多出现在南极,而北极较少出现。2023年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发布报告称,如果保持现行举措,南极臭氧空洞将在2066年恢复到1980年的较低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南极臭氧空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北极同时出现B.出现处臭氧浓度为零
C.夏秋季面积最大D.主要出现在平流层
2.造成北极地区较少出现“臭氧空洞”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角B.海水运动C.下垫面状况D.人类活动
3.若南极臭氧空洞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将会导致(     
A.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增强B.全球年总降水量增多
C.南极海洋浮游植物减少D.南极平流层气温升高
2023-05-14更新 | 10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