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5 题号:20465699

“碳中和”目标是中国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讲话时强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12年以来,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连创新高,碳排放强度却不升反降,画出一条不一样的“含碳量”变化曲线。如图为天津港码头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碳达峰”“碳中和”主要应对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污染B.臭氧空洞C.全球变暖D.厄尔尼诺
2.下列措施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     
A.大力推广零碳能源B.大力推进石油勘探
C.全国力推核电能源D.减碳去碳,禁止用碳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根据碳排放总量随时间尺度演变,研究人员绘制了三个倒“U”形曲线,即碳排放强度的倒“U”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U”形曲线高峰及碳排放总量的倒“U”形曲线高峰。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量高峰之后阶段(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四个阶段中,碳排放强度大、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低。该特点所对应的阶段是(     
A.S1B.S2C.S3D.S4
2.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不稳定性增加,主要原因是(     
A.煤炭利用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B.煤炭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区域生态破坏严重
C.煤炭利用使非可再生资源枯竭,生态问题严重
D.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增加至最大值
2023-08-10更新 | 19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为我国2005-2020四个年份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20年来,我国能源消费(     
A.煤炭消费比重逐年下降B.石油消费比重上升最大
C.煤炭消费量呈增加趋势D.清洁能源超过石油比重
2.为尽早实现碳达峰,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碳排放交易②减少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③扩大经济林种植④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06更新 | 35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已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极其重要的安全挑战之一。为应对气候变化、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积极承担减排责任、制定减排任务,承诺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排放绩效定义为考虑资本、劳动力和能源等要素投入,以GDP为期望产出、二氧化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的效率值。下图示意中国碳排放不同区域绩效时序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全国东部,中部西部B.东部全国,中部西部
C.东部中部,全国西部D.西部中部,东部全国
2.提高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绩效的可行措施有(     
①加大对减碳技术研发与创新的资金支持②向东部转移高耗能产业
③大力开发清洁能源④加快城镇化进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06-29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