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行星地球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85 引用次数:237 题号:20468346

下图是“70°N某地24小时内太阳高度和当日该地某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日北京时间14点时太阳直射点在     
A.90°E,20°SB.90°E,20°NC.120°E,20°SD.0°,20°N
2.从流量曲线看,该河流最可能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雨水B.湖泊水C.冰雪融水D.地下水
3.世界大多数河流两岸及下游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但该河下游却几乎没有农田,最主要的原因是(     
A.纬度高,气候寒冷B.人口稀少C.种植技术落后D.远离市场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下图表示:北回归线以北某学校的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高为h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当北京时间为某日14时,测得该旗杆的影子达一年中最短,此时OP=h•cot83º26’,M处有一楼房,且OM垂直于OP。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M处的楼房位于旗杆的
A.正南方B.正北方C.正东方D.正西方
2.旗杆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A.16ºN     135ºEB.30ºN   90ºE
C.40ºN     90ºED.30ºS   90ºE
3.该校和悉尼(33ºS,151ºE)
A.此日正午树影朝向相同B.此日日落同为西南方
C.此日昼夜长短状况相同D.此时所属的日期相同
2018-02-08更新 | 91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2】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     
A.615米B.560米C.600米D.390米
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不可能为(     
A.310米B.280米C.240米D.200米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不易找到河流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预计在P、Q之间修一条公路,较为合理的线路是(     
A.线路①B.线路②C.线路③D.线路④
5.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米B.400米C.500米D.600米
2024-01-02更新 | 16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三名高二学生于6月22日在不同地点开展“立竿见影”的地理实践和研学活动,他们分别在当地时间10-14时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根1米长的竿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甲、乙、丙图观测成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甲、丙D.丙、乙、甲
2.以下对于甲、乙、丙三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赤道B.乙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是45°
C.乙地位于南半球D.丙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2021-04-01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