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内力作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205973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中生代末期我国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古长江各段尚未连接在一起,古川江与古金沙江在甲地汇合后往南流。至新生代,我国东部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西部青藏高原隆起,逐渐形成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貌,随后季风加强,古川江流向改变并经乙地向东流,长江各段最终连接在一起。下图示意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周边地理事物的分布。



(1)推断中生代末期江汉盆地气候的干湿状况,并说明理由。
(2)从地质作用的角度,阐释新生代古川江流向发生变化并经乙地向东流的地理过程。
(3)甲地分布着长江流域唯一一处中生代前形成的钛磁铁矿,科研人员依据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积物来判断古长江东西贯通的情况,简析其判断的科学道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坛岛是福建省最大的岛屿(见图1),该岛在地质历史时期多火山活动。其东北部迎风海岸分布有一座大沙丘相对高度达30米,当地人称之为大砂山(图2示意大砂山地质剖面)。大砂山上无法生长植物,只覆盖着一些夹杂黑色碎石的沙土。研究表明大砂山是第四纪晩期以来在气候冷暖变化背景下,主要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大砂山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的特殊现象。岛上传统民居“石头厝”(如图3所示)低矮、窗小,以石头房为主体,多用花岗岩建成,屋顶的每一片瓦都用石头压住,这些独具魅力的石头房被称为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判断大砂山风砂层、海蚀崖、冲积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022-08-20更新 | 3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以形成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图为云贵高原北部芙蓉江流域河流阶地示意图,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1)描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2)与T1阶地相比,T2阶地的形成时间更____(早/晚),形成过程中河水流速变化更____(大/小)。
(3)简述芙蓉江流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2022-01-17更新 | 25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4)
【推荐3】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生于晚明的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地理学家、文学家,被称为“中华游圣”。他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先河。
他的游历大致分两个阶段,30岁以前主要在华东地区,50岁以后是西南地区,并完成了他对地理学最突出的贡献。有游记为证:“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外俱绵山亘岭,碧簪玉笋之森罗”;石壁下临重江,裂隙两层,一横者下卧波上,一竖者上穹山巅。卧波上者,下石浮敞台,上石斜骞覆之。”
(1)据材料一和材料三说出徐霞客的贡献及文中提及的是什么地貌类型,并说出该地貌典型景观名称。
(2)据材料一判断A、B两处哪一个是此类地貌类型,据图说出证据。
(3)材料二为此类地貌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写出该地貌形成过程。
2017-02-17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