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5 题号:2067208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积雪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其导热性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热量向大气的传递,影响大气和地表之间的热量交换,使得寒冷季节积雪下方土壤温度相对较高,改变了土壤的热状态.除此之外,浅薄的积雪的高反照率和融化期的高潜热会降低土壤温度,加深土壤冻结深度。左图为新疆地区2005-2020年77个气象站点所测得的积雪深度、地气温差的平均数值图。右图为新疆伊犁地区不同海拔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示意图。



(1)概述新疆地区气象站点的积雪深度、地气温差的主要特征。
(2)分析新疆北部地气温差较大的原因。
(3)读图概括土壤冻结最大深度曲线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色林错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湖面海拔4530m,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附近山系冰川、冻土广泛发育,湖区周围水草丰美,北部和东部为浅水区。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凭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藏族文化,纳木错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图1为色林错与纳木错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图2为1981-2020年色林错与纳木错湖区年均温及水体面积总体变化统计图。



(1)简述21世纪以来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变化特征。
(2)简析色林错湖面变化对湖区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与纳木错相比,分析色林错湖面增加较显著的原因。
(4)指出游客进入纳木错湖区旅游的注意事项。
2023-11-18更新 | 49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南极科考队调查发现,距今3.4 万年以来,南极斯科舍海的东南部(下图)沉积物的来源主要受海洋锋(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西风带、海冰的迁移及南极冰盖的消长的影响。冰期时,西风带与海洋锋北移,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威德尔海南部南极大陆地区,该时期沉积物中也有较多风尘物质来自南美洲;冰消期气候快速回暖,西风带与海洋锋南移,南美风尘输入迅速减弱,西风漂流南部分支增强,导致南极半岛的冰山及沉积物向东搬运至斯科舍海东南部。南极大洋海洋生物生产力受营养盐、海水性质、运动等环境条件制约,冰消期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产力较强。

(1)说明大气环流和海陆轮廓对威德尔海环流形成的影响。
(2)请用“===”在图中画出海洋锋位置,并说明海洋锋位置绘制在该区域的理由。
(3)冰期时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沉积物主要有来自斯科舍海南部南极大陆和南美洲的风尘物质,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说明其理由。
(4)分析冰消期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产力较强的原因。
2024-05-21更新 | 8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藏铁路锡北段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 至北霍鲁逊盐湖矿区。沿线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铁路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五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是.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如图乙所示)的方式。图甲为青藏铁路锡北段示意图。

材料二图甲所示盐湖上由于水分不断蒸发,形成坚硬且厚实的盐壳,盐壳在夏季白天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即盐壳内会崩开而产生裂隙,并发出像放鞭炮似的响声。



(1)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2)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
(3)夏季白天盐壳内会崩开而产生裂隙,并发出像放鞭炮似的响声,试分析其形成过程。
2018-04-16更新 | 2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