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区域产业活动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3 题号:20854637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经过长期调整,目前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棉纺纱锭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90年代,我国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粮食产量B.促进西部开发C.提高城镇化率D.保护生态环境
2.除政策因素外,支撑新疆成为我国最大产棉基地的关键是(     
A.地广人稀B.昼夜温差大C.光照充足D.劳动力廉价
3.新疆纱锭在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主要原因是(     
A.棉布运输成本高B.能源供给不足C.纱锭附加值较低D.产业配套较差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稻鱼鸭共生系统是中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一种长期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水稻田中养鱼。有的地方还发展为稻鱼鸭共生系统。稻鱼鸭共生系统的代表是贵州省从江县。稻鱼共生系统的代表是浙江省青田县。两者均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选定的农业文化遗产。图a是贵州的稻鱼鸭生产景观、图b图是浙江的稻鱼生产景观。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此类农业生态系统中
A.养鱼养鸭可以除草除虫B.农产品生产规模大
C.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D.农产品商品率都高
2.从生产特征角度看,两地的生产模式更贴近
A.混合农业B.季风水田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
2019-06-02更新 | 29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的需求变化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2.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  )
①气候        
②水源        
③土壤     
④地形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017-10-12更新 | 263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黑龙江是马铃薯生产大省,在北薯南种的引导下,每年特定季节黑龙江农民南下广东种植马铃薯,将广东部分地区双季稻种植模式打造为“稻—稻—薯”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在每年特定季节的北薯南种合作中,广东的优势因素是(     
①种植技术②可利土地资源③机械装备④市场需求
A.①③B.①④C.③D.②④
2.推测黑龙江农民在广东种植马铃薯后返回黑龙江的时间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3.种植马铃薯对下一季水稻种植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A.涵养耕地水源B.补充土壤肥力C.减轻土地风蚀D.减少杂草生长
2024-03-29更新 | 3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