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行星地球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20868553

下图示意M地(40°,108°)一天中太阳视运动,图中点E、S、W、N分别为地平面正东、正南、正西、正北,点P为正午时刻太阳位置,K为天顶,PMS=58°。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最接近二十四节气中的(     
①夏至②谷雨③处暑④芒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若该日后M地昼渐长夜渐短,则该地(     
A.日出越来越晚B.日落越来越早C.日出越来越偏东南D.日落越来越偏西
3.当M地正午时,首都北京(     
A.地方时为12时B.地方时为12时32分
C.北京时间为12时D.北京时间为12时32分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南京市的紫峰大厦(320 N)建成后,居住在紫峰大厦北侧居民楼的陈先生发现其家所在楼层日照时间变短。一般我国北方地区的楼间距比南方地区更大。下图为两栋楼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北楼陈先生家所在楼层日照时间最短的节气及该节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     
A.夏至日   34.5°B.夏至日   81.5°
C.冬至日   81.5°D.冬至日   34.5°
2.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楼间距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阴雨天多,光照不足B.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C.南方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强D.南方地区冬季昼长较长
2023-12-07更新 | 9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地理爱好者在我国某城市固定地点观察日落景象,每次他都用相机多次曝光后再将多幅影像叠加起来,形成一幅日落轨迹图。依上述拍摄手法,他在某日拍摄日落轨迹,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某日在原地又拍摄了一次,得到日落轨迹,将两次的日落轨迹重叠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他第一次拍摄日落轨迹那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7°,则该地纬度最接近(     
A.40°NB.35°NC.26°ND.19°N
2.他两次拍摄日落轨迹的日期可能分别是(   
A.4月5日、5月4日B.7月1日、8月1日
C.9月10日、10月9日D.11月8日、12月10日
2010-04-13更新 | 96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图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北温带B.南温带C.北半球热带D.南半球热带
2.在图中D这一天,上海市(31°N)正午太的阳高度约为(     
A.35.5°B.54.5°C.59°D.82.5°
2022-01-02更新 | 1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