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球上的水 > 相互联系的水体 > 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0 题号:21016070

西伯利亚北极河流有机碳输出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河流有机碳包括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有机碳(DOC)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表沉积物和冻土的溶解搬运,其浓度与地表水及地下水流量密切相关,而颗粒有机碳(POC)主要来源于流水冲刷剥蚀、土壤淋滤等。叶尼塞河流域的有机碳输出特征明显不同且具有季节性特征,主要受气候、径流过程、冻融过程及人类活动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图1、图2分别示意叶尼塞河DOC和POC年输出量及其季节分配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图1图2

1.叶尼塞河DOC与POC输出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在输出量最高的季节中,影响DOC与POC的直接原因是(     
A.气温回升B.春季融雪C.植被量大D.降水量多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智利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27°S和109°W交会点附近,是典型 的海洋孤岛,人口5806人(2012年),面积163.6km2。荷兰人于1722年4月22日“复活节”这天登陆该岛,故命名为“复活节岛”。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源最可能为(       )
A.河流水B.地下水C.湖泊水D.海水淡化
2.1722年4月22日荷兰人在该岛可能看到的自然现象有(       )
A.日落西南B.牛羊成群C.石灰岩广布D.海浪东侧高于西侧
3.关于复活节岛的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底火山喷发B.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C.流水沉积作用形成D.珊瑚虫遗体堆积
2018-04-25更新 | 66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色林错,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构造湖。流域内有许多河、湖串通,组成了一个内陆湖群。研究发现,近30年该湖面积变化明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色林错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三种循环均有
2.色林错流域内河流主要补给方式是(     
A.雨水B.地下水C.湖泊水D.冰雪融水
3.近30年来,湖泊面积变化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①降水减少②蒸发增多③湖陆风增强④土地盐碱化减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02-24更新 | 412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4)
【推荐3】“浮岛”,是指可漂浮于水面或者海洋的小岛,其形成的原因多样。每年M城区均有长满青草的浮岛顺着河流穿过,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该“浮岛”是深层冻土融化等原因导致远郊区河段河岸的一部分脱离河岸而形成。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M城多年平均气温统计数据表(城区海拔:150〜253米)
1.M城可能位于
A.英国B.俄罗斯C.埃及D.巴西
2.若流经M城区的某河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则该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17-02-17更新 | 1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