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球上的大气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3 题号:210322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某地理考察组对博斯腾湖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下表为考察项目和考察结果。他们发现湖区周围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现象较显著。


考察项目考察结果
天气和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湖泊面积1646km2,淡水湖,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大
湖陆风(甲观察点)白天以偏东风为主,夜晚以偏西风为主;湖陆风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博斯腾湖所在地区地图,右图示意博斯腾湖地区湖陆风风速一年的变化情况。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博斯腾湖周边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2)判断甲观察点位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的哪个地点?并说明理由。
(3)据右图说明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图1为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甲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甲地气候特征及成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甲地最热月出现在5月,未出现在7月。试从5月和7月两方面分析原因。
2024-04-27更新 | 6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0年4月以来,位于冰岛的艾雅法拉火山多次爆发。右图是“艾雅法拉火山爆片”。完成下列各题。

(1)艾雅法拉火山喷出的岩浆从发源地到地表,经过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软流层、上地幔、地壳、大气圈    B.下地幔、软流层、地壳、大气圈
C.地壳、上地幔、大气圈、软流层    D.大气圈、地壳、软流层、上地幔
(2)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示意图(左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___;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______
(3)下图中能够正确反映岩石圈与地壳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2019-11-20更新 | 1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上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校园气象站进行校园气象监测研究活动。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兴趣小组同学在某日同一时间分别在图1中①、②两处进行风速测试,发现①处风速_______(选择:A大于;B小于)②处。
(2)请根据图1中信息,简析①、②两处风速不同的原因。
(3)据图2可知,该日校园的太阳辐射最大值与气温最高值出现时间不一致。请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
(4)为研究影响局部地区近地面风力大小和风向的因素,兴趣小组同学在校园开展了测风实验。请补充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
实验时间:x月x日实验地点:xx中学校园实验人数:6人实验记录人:小南
实验设计______(选择:A.①   B.②   C.③   D.④)
实验准备______ (选择:A.①   B.②   C.③   D.④)
实验观察______ (选择:A.①   B.②   C.③   D.④)
数据处理______ (选择:A.①   B.②   C.③   D.④)
实验结论局部地区近地面风的形成与地表热力差异和地面开阔程度有关
选项:①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方法。
②整理实验数据,将不同时刻同一地点测得的数据,以及同一时刻不同地点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
③连续一个月分别在中午12时和晚上21时观察测风点的风速和风向,并做好记录。
④实地调查校园环境,寻找4处环境差异较明显的地区作为实验观测点,在观测点安置测风仪、温度计、指南针等仪器。
(5)据图1,推测夏日午后,兴趣小组同学在艺术楼和荷花池之间的空地可能测得的风向,并说明理由。
2024-04-08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