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21156245

缅甸地处东南亚,是以农矿业为主的欠发达国家。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缅甸的北部高山连绵,伊洛瓦底江在西部若开山脉和东部掸邦高原的“挟持”下纵贯南北。缅甸是“翡翠王国”,北部乌龙河流域是世界级的玉石产区,一般来自原生玉石矿床的翡翠品质较低,当地河床中砾岩构成的冲积砂矿,才是高品质翡翠的主要产地。

2018年缅甸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表

与中国、全球的比值(%)

种类

中国

全球

谷物

46.8

67.8

粗粮

42.7

59.4

水果

34.3

42.3

豆类

89.8

169.6


(1)缅甸全年热量充足,为当地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缅甸全年气温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①海陆位置②纬度位置③地形④植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缅甸全境降水分布不均,从仰光到曼德勒,降水量趋于_____(A.减少 B.增加),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
(3)缅甸的农业地区差异明显,根据图1中M、N、P三地的自然条件,将下列农业生产对象的字母代码填入下表中对应位置,并分析布局的合理性。

地区

农业生产对象

布局的合理性

北部P

______

地处山区,在②______(A.迎风坡 B.背风坡)形成丰富的降水

中部N

______

属于雨影区,但④______(A.光照 B.热量C.水分)条件较好

南部M

______

肥沃的三角洲平原,热带季风气候具有⑥______(A.光热 B.水热)同期的特点

农业生产对象选项:A.水稻B.柚木C.小麦D.棉花


(4)结合表内容,为缅甸的农业发展提出2点建议。

建议1_______________建议2_____________


(5)关于原生玉石矿床的形成条件,有一些主要观点,在图2中找到这些观点对应的岩层证据,完成以下表格。

形成条件

图2中对应的岩层证据

地壳运动背景:处于板块碰撞的俯冲带或深大断裂带。

该地处于①_____(A.印度洋B.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碰撞俯冲的地带。

观点1玉石的形成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

______(选填A.甲B.乙C.丙D.丁)

观点2玉石与高压下形成的具有片理构造的岩石共生。

______(选填A.甲B.乙C.丙D.丁)

观点3玉石形成于热液作用下的超基性侵入岩的岩体顶部。

______(选填A.甲B.乙C.丙D.丁)


(6)图2中A、B、C、D四个地点,能发现高品质翡翠玉石的是______(多选)处。其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原生玉石矿在地壳运动和外力_______(A.风化、侵蚀B.搬运、堆积)作用下出露地表,继而在长期_______(A.流水B.风力)作用下,翡翠经自然分选,磨圆度好,表面光滑,质量上乘。
(7)近年来,当地不少人对原生玉石矿和河流阶地上的次生玉石矿进行大规模开采。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评价此行为的利弊,并提出建议。
2023·上海闵行·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范围”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____,体现____地带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2)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_____的长期丧失,列举另两项土地退化____________
(3)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以及治理措施。
2022-02-14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北美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B是___________带,E是____________带。
(2)E自然带所在的地区,其气候类型是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
(3)图中自然带A→B→C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____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4)图中自然带E→A→D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____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2018-10-08更新 | 9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景观差异明显。下图左为中国局部区域图,下图右为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典型的自然植被类型是____林。
(2)图中甲→乙→丙的地域分异规律以____变化为基础。
(3)图所示地貌景观可能分布在乙、丙两地中的____地,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作用。
2023-01-11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