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021 题号:2122331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2010年上半年我国主要能源进口统计数据。

材料二 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建筑附近,单个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所有清洁能源。
材料三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是一种使用方便,燃烧值高的新型潜在能源。主要分布于海底沉积物和陆上永久冻土带中。据初步估算,全球可燃冰资源量约为21×1015m3,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倍,足够人类使用千年以上。美国、日本等国均已经在各自海域发现并开采出天然气水合物。2007年,我国在A远景区(下图)首次采集到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可燃冰样品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能源利用方面的特征。
(2)评价分布式电源在西藏大规模建设可利用的主要资源类型及发展的条件。
(3)A远景区可燃冰资源极其丰富,但至今仍未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分析A远景区大规模开发利用可燃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尔盖湿地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见下图),沼泽覆盖率达 2030%,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泥炭主要是植物体死亡后未完全分解和已分解的有机残体长期积累起来的物质。它的形成和积累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水、热条件。下表为若尔盖泥炭沼泽1977-2013年面积变化统计表。


时段变化面积/km2变化幅度/%
1977-1994年-285.35-14.28
1994-2007年-378.38-22.1
2007-2013年25.311.9

(1)从地形对水热条件影响的角度,分析泥炭沼泽成因。
(2)概括泥炭沼泽面积变化的特征。
(3)说明 2007年以前泥炭沼泽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0-11-12更新 | 8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速生桉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其特点之一是“疯长”,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国外桉树轮伐周期一般超过8年。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引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速生桉人工林遍布于山坡,该区也建立了大规模林浆纸一体化的造纸工业生产基地。但近年来,该区各地却掀起了“禁桉”风潮:当地民众认为大规模种植速生桉可能引发生态灾难。下面两图为我国桉树主要种植区及广西某地两种经济效益相近的速生桉产业模式图。




(1)指出我国桉树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试分析我国云南地区种植桉树的不利自然条件。
(3)大规模、高密度速生桉种植常致林下“寸草不生”,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指出广西某地在两种速生桉产业模式中,最可能选择的模式并阐述理由。
2018-07-07更新 | 27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左图阴影区为“黑龙江省牛奶优势产区图”,区内有该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哈—齐”大工业走廊(东北老工业基地核心地区之一)。右图为美国“农业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图”

(1)对比分析黑龙江省牛奶优势产区与美国乳畜带发展乳畜业的区位优势
(2)说明依托大规模饲养奶牛发展乳产品加工业对黑龙江省的积极影响。
2021-01-04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