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9 题号:21317187

沙摩西岛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多巴湖内的湖中岛,高跷屋是其传统民居,两头翘起而形似牛角,如下左图所示。我国徽派建筑大致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如下右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高跷屋是沙摩西岛的传统民居,可以反映出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A.高温干旱B.炎热潮湿
C.寒冷干燥D.温和多雨
2.高跷屋宽大的窗户及悬空的屋脚的作用分别是(     
A.通风透气抵抗潮湿B.遮风挡雨利于排水泄洪
C.遮阳防晒降低成本D.增加采光防止虫蛇侵入
3.相较于高跷屋,徽派建筑(     
A.屋角上翘角度大B.房屋窗户更大
C.屋脊坡度较和缓D.屋脚悬空更高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读陕西省的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陕西省的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和灾害B.气候和地貌C.植被和水文D.地貌和矿产
2.陕南地区的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多样民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类型多样②地形多种多样③地质条件的差异④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关于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A.大致是年均气温在0℃等温线的位置B.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C.大致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界的位置D.大致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位置
2022-01-01更新 | 166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西南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在温暖、湿润地区,碳酸盐岩很容易在雨水作用下,发生溶解,经过迁移,在洞穴中因水动力条件的改变,过饱和的碳酸盐发生沉淀,形成石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景观分别表示(     
A.石帘、石柱B.石笋、石钟乳C.石柱、石帘D.石钟乳、石笋
2.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溶洞中石笋沉淀量最大的时节是(     
A.春夏B.夏秋C.秋冬D.冬春
3.西南地区也是我国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地区,其原因是(     
①地形崎岖,自然环境复杂          ②交通不便,环境较封闭
③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落后          ④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7-10更新 | 9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介绍:“成形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历书,依据时间更替与气象变化的规律,一年里安排24个节气来指导农事”。某地3月回暖,播种南瓜、丝瓜,等待萌发成芽;4月蝴蝶化茧,砍枝取条,给山药搭好支架;5月燕子筑巢,准备秧苗,菜园等待施肥;夏种之后,玉米成熟,丝瓜、南瓜可以收获;待到9、10月播种藠头,静待来年开春生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各地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渊源B.民俗风情C.地形D.气候
2.该地农民准备秧苗之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     
A.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B.昼长夜短且昼逐渐缩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D.太阳辐射达到最强
2022-12-22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