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1 题号:21399881

“蓝眼泪”是由海洋中甲藻类的夜光藻发光形成的,当它们受到海浪等刺激时,会发出蓝色的光。夜光藻适宜生长在水质较好的海域,最适宜温度为18—20℃。4—6月是平潭岛“蓝眼泪”现象高发期,许多游客前来“追泪”打卡。平潭岛周边浅海面积大,礁石众多。下图为平潭岛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最可能观看到“蓝眼泪”的海域是(     
A.河流入海口B.远海海域C.沙滩附近D.礁石附近
2.4—6月是在平潭岛观赏“蓝眼泪”的最佳时间,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强度低B.海水温度适宜C.季风势力减弱D.海水透明度高
3.“蓝眼泪”爆发短期内可能对局部海域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海水的流动性B.降低生物多样性
C.提高海水的透明度D.提高海水的盐度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土壤中排放的CO₂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受人类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下图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 月份土壤CO₂ 排放通量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     
A.草本物种数逐渐增加B.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
C.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D.群落内光照逐渐增强
2.该时段土壤CO₂排放通量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大的森林群落是(     
A.红松阔叶林B.阔叶杂木林
C.白桦林D.灌木林
3.下列因素中,与图中土壤CO₂排放通量的时间变化直接相关性较大的是(     
A.土壤微生物数量B.地下生物量
C.生物活性D.土壤含水量
2023-02-05更新 | 17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B.单一性C.差异性D.整体性
2.塔里木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小,而淮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导致其差异,图中箭头所起影响最大的是(  )
A.B.C.D.
3.若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为800 mm,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8.5℃,则下列有关该地植被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乔木高大密集,多板状根,林下多气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
B.草本植物占据优势,乔木稀疏散生,景观季节变化较大
C.夏季树木长满了宽大叶片,林冠郁闭,冬季林下充满阳光
D.树种较为单一,树叶呈细长针状,有很厚的角质层
2018-04-05更新 | 11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日光温室的采光面也是主要的散热面,为了保持夜间室内温度,需要及时加盖草苫保温。下图中M、N两曲线分别代表某地冬季日光温室内晴天、阴天CO₂浓度(单位:百万分之一)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光温室内CO₂浓度昼夜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温B.湿度C.光照D.气压
2.温室内CO₂浓度(     
A.晴天时日变化较小B.阴天时日变化较大
C.晴天大于阴天D.夜晚大于白天
3.M曲线在北京时间16:00时前后变化较大的原因是(     
A.气温降低B.加盖草苫C.云层增厚D.湿度增大
2023-02-08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