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外力作用 > 喀斯特地貌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2147349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在我国各地开展以“地貌、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图1中①、②、③、④是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图2中甲、乙、丙、丁是4个研学基地所在位置。



(1)图1的①②③④中最能体现“江水清澈碧绿,山峰高耸峻峭”的画面是____;该照片是在图2的ABCD四地中____地拍摄。该地貌在地表由于流水____作用常成峰林、溶蚀洼地、孤峰等景观。
(2)对照研学基地所在位置,写出对应的植被类型。甲:____、乙:____、丙:____
(3)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____、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4)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丁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试分析其土壤颜色的成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中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西南地区风景优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西南地区考察,游记中记载该地区“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


(1)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形成深邃壮观的________地貌。
(2)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跟________地貌广布有关,游记中提及的“穿穴之流”中的“穴”,其顶部多形成向下生长的________地貌。
(3)材料二中所描述的我国西南地区特殊地貌对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4)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简述西南地区在应对滑坡灾害时,可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2022-02-25更新 | 9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中学的同学,利用暑假期间分组到全国各地进行研学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在我国东部地区考察中发现,某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名称是____,对应的是上图中的____(甲或乙)。说明其形成过程____
(2)推测图甲中从A到B的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规律____,并说明形成过程____
(3)图甲地貌在图丙中____(甲乙丙丁戊)地区最为常见,如果该地貌区域有大量农田最可能位于图甲中的A和B的____地区,说明原因____
(4)图丁在图丙中____(甲乙丙丁戊)地区最为常见,它是____岩在流水作用下形成。
2022-10-28更新 | 9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暑期某中学地理社团分成两组,分别前往云贵高原和新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地表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下图为新疆简图。

(1)结合材料,排列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

(2)图中甲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其所在地的地貌为___________,地貌特征主要有___________
(3)在新疆研学期间,同学们体验到“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
2021-07-19更新 | 1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