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遥感(RS)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21535865
读“地震的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H分别是____________
(2)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地震中石塬镇和居集镇遭受的破坏程度不同,与图中的(填字母)____有关,____是衡量地震有关破坏程度的指标,____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
(3)世界大多地震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火山地震B.陷落地震C.构造地震D.人工诱发地震
(4)针对地震的监测,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数字地球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5)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有(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的下面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迅速远离高层建筑、墙壁、桥梁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地震发生后被困在废墟下的人,其正确的自救做法是(     
①点燃柴火帮助搜救人员确定位置②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以防吸入过多灰尘
③大喊大叫不要错过搜救的黄金期④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能发现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60多年高强度开发,可采成熟林资源接近枯竭,林区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材料二:经过10小时的奋力扑救,截至2016年5月18日23时50分,内蒙古大兴安岭金林林场森林大火外围明火全部扑灭,火场转入看守清理阶段。

(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_______(季节),原因____________; 监测森林火灾的技术手段为___________。

(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哪些方面?

(3)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2018-10-18更新 | 1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火星是是一个寒冷干燥、大气层非常稀薄的星球,也目前人类探测活动最密集、认知程度最高的行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实施了48次火星探测,大多数火星探测活动都是围绕火星宜居环境的演变和寻找地外生命这一中心而展开的。2021年,科学家根据美国“洞察”号火星探测器记录的火星地震信息,发现火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极其相似。

太阳系八大行星主要数据表

行星名称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距日距离
(地球=1)
0.390.721.001.525.209.5819.2030.05
公转周期
(年)
0.240.621.001.811.8629.4684.01164.80
自转周期
(日)
58.79243.691.001.030.420.450.720.67
体积
(地球=1)
0.060.861.000.151321.33763.5963.0857.74
质量
(地球=1)
0.060.821.000.11317.8385.1614.5417.15
表面温度
(℃)
16746415-63-164~-108-189~-139-220~-197-218~-201

(1)火星因距离地球较_______,自然环境与地球相似,成为当前人类走出_______系(填天体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2)据材料推测,火星大气层稀薄的可能原因是(     
A.距离太阳远B.公转和自转速度慢
C.质量和体积小D.表面温度低

(3)根据火星探测器传回的资料,科学家认为火星曾经是一个存在过液态水的行星,由于缺少磁场的保护,使得_______不断“带走”火星大气,造成了火星表面的水逃逸。
A.太阳辐射B.日珥
C.耀斑D.太阳风

(4)根据图文材料推断,火星上最可能遍布的地貌是(     
A.风成地貌B.黄土地貌
C.喀斯特地貌D.海岸地貌

(5)我国“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火星全球影像图主要利用的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D.虚拟现实技术

(6)人类利用地震波探测火星内部结构的重要依据是(     
A.横波传播速度快,纵波传播速度慢
B.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变
C.横波和纵波可通过的传播介质不同
D.纵波和横波的传播方向不同

(7)科学家认为火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极其相似。图1中的A、B两个火星内部圈层,依次相当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________________
(8)据表,简析科学家认为火星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原因。
2024-04-08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经我国中东部地区,全长约1000千米,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原本有独立的入海水道,但由于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使淮河失去了原来的入海水道,无数支流和湖泊淤浅,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

材料二   2018年公布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了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淮河生态经济带涉及江苏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等多个市县,规划面积24.3万平方千米,2017年末常住人口1.46亿,地区生产总值6.75万亿元。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棉粮基地。下左图为“淮河生态经济带范围图”,下右图为“淮河流域范围示意图”。


   
(1)简析历史上淮河流域多洪涝的自然原因。
(2)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防洪减灾,如主要可以利用_______技术精确监测水位变化,主要利用________技术实时了解洪水淹没范围,主要利用_________技术设计人员紧急撤离的合理路径。
(3)水资源供需平衡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简述淮河生态经济带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主要措施。
2023-06-11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