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河流侵蚀地貌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1 题号:215810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流是淮河治理的关键,掌握干流的水沙输移特性,对治理淮河洪灾具有重要价值。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河段受行洪区调度影响较小,几乎没有支流汇入,水沙运动被束缚在河道滩槽之间。受无序采砂的影响,在沙质较好的位置存在一些点状的采砂坑。某地理团队根据沿程水文站20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出蚌埠—浮山河段洪峰传播时间随洪水量级的变化(图1)。图2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河漫滩是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河漫滩地表摩擦力较大。当洪峰流量达到一定数值后,河道实现全断面过流。

(1)描述主槽行洪、河漫滩行洪、全断面过流不同阶段洪峰传播时间的特征。
(2)蚌埠—浮山河段河漫滩过流占比偏小,结合河流断面形态,试分析原因。
(3)为提高蚌埠—浮山河段行洪能力提出合理建议。
23-24高三上·辽宁·期末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源地区水系演化是对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证据表明长江源区通 天河与澜沧江之间宽阔平坦的分水岭上,在晚第四纪发育了一条西北—东南向古河流,随后 该区域在构造运动和侵蚀基准面(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其升降会引起其上游河段的冲淤变化)变化的影响下发生水系演变。下图示意长江源地区晚第四纪水系演变过程。

(1)说明图示区域水系演变过程。
(2)研究证据表明通天河与澜沧江之间宽阔平坦的分水岭上,AB 段曾经为贯通的西北—东南向古河流。推测获取的主要研究证据。
(3)判断该区域水系演变三个阶段中B 处河流流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2024-06-01更新 | 14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朴一:泰加林是由耐寒的针叶树组成的植被类型,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其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下图为我国泰加林分布范围图。在泰加林内部河道附近有很多树高不足两米、形态也不挺拔的森林,被称为“老头儿林”。


材朴二:“塔里亚”意为有塔头的沼泽地。塔里亚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伊勒呼里山北端,海拔1120米,河长79公里,平均水深80厘米,平均河宽20术;河道弯曲,形成繁复的河曲(如图)。



(1)分析我国泰加林生长的气候条件。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老头儿林”的形成原因。
(3)指出塔里亚河主要的补给类型,并阐述塔里亚河繁复河曲的形成原因。
(4)森林火灾是泰加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推测该地区森林火灾多发的季节,并解释其原因。
2020-11-16更新 | 18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读甲、乙两类河流地貌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中地貌形态来看,甲、乙两类河流地貌分别为________
(2)甲地貌一般位于河流____(填“上游”或“中游”或“下游”),乙地貌位于____
(3)与河流上游相比,指出乙地貌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并说明原因。
2020-03-19更新 | 3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