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6 题号:2202656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非洲国家刚果(金)(见图1),经济以农业、采矿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矿产资源丰富,钴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图2为我国钴矿产消统计图。

     

材料二 2006年,我国某新材料研发、制造企业与在刚果(金)政府合作开发当地钴矿,钴矿开采、冶炼后,经铁路借用邻国港口运往中国。该企业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帮助刚果(金)人民脱贫致富。

(1)由于刚果(金)钴矿产地距离本国港口__________,铁路不能直接到达本国港口,需要通过__________转运,速度慢,所以该国钴矿主要经铁路借用邻国港口运往海外。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刚果盆地沼泽广布的原因。
(3)说出该企业在刚果(金)的投资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4)从我国资源安全角度,分析该企业与刚果(金)政府合作开发钴矿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隆河冰川位于罗讷河源头。图为“隆河冰川位置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为了研究冰川的运动,1874年9月,地理学者在隆河冰川部分区域打上系列木桩。原始位置的木桩按直线分布,并在地图上标注了木桩的位置。之后,每年定期对木桩移动的位置进行了跟踪观察并进行了记录。图为1874年、1878年和1882年“木桩及冰川前缘位置示意图”。



(1)分析罗纳河源头发育冰川的原因。
(2)结合地势特征,用曲线在图中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出甲虚线框内两河源的分水岭;结合木桩位置的变化,描述隆河冰川木桩观察区域冰川的运动特征。
(3)概括19世纪末期,隆河冰川前缘的发展趋势,说明此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2-11-09更新 | 20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每年夏季,其中游洪水漫溢,在两岸形成了广阔的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2001-2003年在中游河段两岸修筑近500千米的输水堤,改变了塔里木河中游河道原有的游移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增加了下游生态用水。但同时,输水堤束缚洪水的漫溢,对两岸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质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不同植物的根系深度、耐盐及抗旱能力的差异,荒漠河岸林的植物种类发生了改变,总体呈现退化趋势。图甲示意塔里木河输水堤工程位置,图乙示意塔里木河中游地下水埋深与地下水矿化度、植被覆盖率之间的关系。



(1)分析输水堤修筑之前,塔里木河中游夏季易发生洪水漫溢的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输水堤的修筑对塔里木河两岸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3)推测输水堤修建后塔里木河两岸河岸林植被种类发生改变的主要表现。
2021-11-01更新 | 62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庆市北碚区中梁山顶部发育的背斜谷地,被称为“螬上”。该地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自然土壤瘠薄,缺水现象时常发生。萝卜生长需水量大,土层要求较厚。“螬上”村民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水土状况种植萝卜,逐渐打造出爽口脆甜、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螬上萝卜”。“螬上萝卜”于2013年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录,种植范围限定在“螬上”4个行政村,目前年产量达9000余吨。为进一步实现“螬上”乡村经济振兴,村民提出“乡村旅游”和“萝卜深加工”两个发展方向,下图示意“螬上”位置及地层结构。

(1)描述“螬上”的地貌形成条件及过程。
(2)分析“螬上”土壤瘠薄、时常缺水的原因。
(3)列举“螬上”村民采取哪些措施克服了萝卜种植的限制条件。
(4)比较两个发展方向,指出合理的一个并说明理由。
2024-01-23更新 | 10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