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人口 > 人口的数量变化 > 人口的自然增长 > 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4 题号:22256055

城乡居民家庭育龄妇女生育率的理性选择因素具有很强的内在规律性,生育政策影响生育率的外部调整因子。未来生育率的发展趋势依然取决于生育政策的调整和理性选择内在的发展趋势两大因素。在理性选择因素保持其内在发展趋势的情况下,生育政策的调整方向及其对调整因子的影响力度将成为未来生育率的关键。读图1、图2,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增长低于乡村地区B.镇受生育政策影响明显强于城市和农村
C.乡村居民家庭育龄妇女生育率一直低于镇D.二孩政策仅发挥短期影响下更有效
2.2015年前后,镇和乡村育龄妇女生育率差异出现明显改变,原因可能是(     
A.生育政策调整变化B.教育文化水平提高
C.养老保障体系完善D.农村经济发展快于镇
3.受我国育龄妇女生育率发展的影响(     
A.男女性别比失调将得到明显改观B.“婚姻挤压”现象对城市影响更突出
C.养老投入减少,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有利于推动产业就业结构调整
2024·湖南邵阳·二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到2013年启动只要其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即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再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数次转变。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之比。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从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B.城市化水平较高
C.育龄妇女人数少D.生育观念的改变
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我国 (  )
A.男女比例失调更加严重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
C.老年人口抚养比下降
D.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
2018-01-16更新 | 253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3年11月我国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下图(1)-(4)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后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②和③拐点的出现主要受政策影响B.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C.I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Ⅱ阶段人口数量D.Ⅲ阶段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2.该省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后,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A.婴幼儿用品的消费市场B.人口老龄化速度
C.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D.劳动力的规模
2017-04-24更新 | 8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安徽省是我国劳动力输出大省,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的2016、2017年,其出生人口数量连续两年增加,然后连续减少(下图),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18.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01%,在中部六省中,深度老龄化率最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
出生人口(万人)98.486.576.664.553万(预测)

1.近五年安徽出生人口数量(     
①逐年减少与人口新政执行不力有关
②受二孩政策效应影响逐渐减弱
③不及预期与劳动力输出数量较多有关
④年均增长率下降趋势有所减缓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改善安徽人口年龄结构的最佳“药方”是(     
A.加快发展B.调整人口政策C.鼓励移民D.完善养老设施
2021-12-15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