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镇化 >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城镇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22323548

不透水面是指如屋顶、沥青或水泥道路以及停车场等具有不透水性的地表面,与透水性的植被和土壤地表面相对。下图示意广州市部分城区2000~2017年不透水面面积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     
A.白云区不透水面面积最小B.越秀区不透水面增速最快
C.各区域城市化建设程度不同D.天河区交通线路长度减少
2.广州市不透水面面积增加,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生态环境得到改善B.增加城市内涝的发生
C.减缓城市热岛效应D.增加城市的空气湿度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发展中国家仅用发达国家的一半时间就走完了从城市化中期到后期的所有过程,但同时也出现了大城市膨胀、小城镇发展缓慢的问题。下图为1950—2010年该国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城镇化的特点是(     
A.与经济发展相协调B.速度比发达国家慢C.逆城市化现象普遍D.起步比发达国家晚
2.该国当前的城镇化可能会造成大城市(     
A.交通拥堵B.环境改善C.用工困难D.住房闲置
3.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国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在大城市周边建卫星城②合理发展中小城镇③扩大大城市用地规模④鼓励人口向大城市迁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11更新 | 903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该新区的设立对于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发展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4月6日,中船重工率先宣布将总部迁入新区。 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成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B.带动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
D.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雄安新区的成立对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引国家核心机关入驻B.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C.加快“三高”企业迁出北京D.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3.中船重工率先宣布迁入雄安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B.科技
C.交通D.劳动力
2019-03-08更新 | 442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及“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题。

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B.排水设施过多,使绿化面积大大减少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
D.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2.关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与“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模式都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率
B.前者可增加城市大气降水
C.下雨时,后者的地表径流量更少
D.后者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2016-11-27更新 | 1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