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乡空间结构 > 城市和乡村的形成和发展 > 城市和乡村区位因素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22332590

新疆多语种地名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新疆各民族人民长期聚居和杂居融合的映射,其形成与海拔、坡度以及当地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图为新疆各语种地名海拔区间占比统计图,其中汉语地名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3.82%。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新疆(     
A.蒙古语地名在各海拔较均衡B.各海拔以维吾尔语地名为主
C.维吾尔语地名占比1500~2000米最多D.历史上蒙古族在此定居最早
2.推测历史上新疆汉族人口主要分布在(     
A.山间高平原地区B.盆地中央C.冲洪积平原地区D.中低山区
3.新疆的蒙古语地名中自然类地名占八成以上,且以涉水类地名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A.新疆曾经气候湿润B.蒙古族传统习惯逐水草而居
C.新疆多季节性河流D.希望所至所居之处水草丰美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南北两大水系,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灵渠分水坝设计为高2.24米的“人”字滚水坝,其将湘江三七分流,三分通过南渠入漓,七分通过北渠归湘。下国示意灵渠水利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字坝与“一”字坝相比(     
A.顺应流向,利用地势B.缩短坝体,节约成本
C.抬高水位,加大流速D.减小落差,利于运输
2.兴安县城(     
A.位于平坦的盆地B.因矿产资源兴起
C.宜发展重化工业D.有水城建筑风格
2022-02-22更新 | 11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2】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A.多元化B.内向化C.等级化D.中心化
2.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A.城市近郊型B.边远山区型C.搬迁撤并型D.特色保护型
3.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历史文化传承B.工业与信息化C.自然环境变迁D.交通区位变化
2022-07-05更新 | 916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陉是指山脉中断的地方。军都陉为太行八陉中最北一陉(从南口到八达岭,长二十多千米,因多关城被称为关沟),它是太行山与燕山山脉的分界线。每年3月底到4月初,关沟及两侧坡上桃花和杏花盛开,穿行其间的北京至延庆铁路线上的列车被人们誉为“开往春天的列车”。下图是小明绘制的关沟周边地理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古代,关沟多布局关城的原因是当地(     
A.地理位置重要B.商业贸易繁荣C.地形平坦开阔D.农牧产业发达
2.小明实地考察发现,关沟两侧山坡上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小,这反映了两山脉分界的(     
①确定性②模糊性③过渡性④动态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乘坐“开往春天的列车”的乘客发现,关沟桃花及杏花盛开时间要晚于北京城内,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B.光照C.风力D.地势
2023-05-12更新 | 5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