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7 题号:22445123
从“水草丰美”到“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再到如今重现“黄金海湾”,胶州湾在近40年里经历了生态环境的巨变。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胶州湾是典型的半封闭海湾,湾内海水盐度有明显的时空变化。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受围填海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胶州湾的纳潮量(指一个海湾可以接纳的潮水的体积)变化明显,生态环境不断变差。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通过系列绿色治理举措,使胶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持续向好。

(1)修建盐田、港口及围海造陆等人类活动对胶州湾岸线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强。从图中信息可知,鱼虾养殖区的扩建主要集中在胶州湾____(单选:A东南B西北)部,原因是此处____(单选:A海岸平直,潮滩广布B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湾内西南部的岛屿主要用来建设____(单选:A盐田B港口)。人类活动使得胶州湾沿岸海岸线变得越来越____(单选:A平直B弯曲),也给湾内水域带来了________等生态环境问题。
(2)1966-2018年,胶州湾海岸线的变化使得湾内纳潮量变得越来越____,胶州湾与外海之间水体交换能力也越来越____,湾内水体的____能力变弱,海湾生态环境不断退化。
(3)归纳胶州湾表层海水盐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为促使胶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持续向好,推测青岛市可能采取的治理举措。
(5)从胶州湾近40年的生态环境变化看人地关系,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国内河道纵横交错。


   
清代中期,人口规模扩大,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人地和谐。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3-07-06更新 | 20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2)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用新的环境观阐述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人地关系。
2013-06-17更新 | 3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图乙中方框的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
①提高环境质量②人类与环境协调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矛盾⑤物质资料生产⑥协调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F____
(2)甲图漫画反映出的全球环境状况是____
(3)漫画中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____
(4)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2022-08-13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