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乡空间结构 > 乡村的土地利用及空间结构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22657186

记得住乡愁、看得到奔头,我国加速建设宜居宜业新农村,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图为我国某地乡村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乡村空间结构最显著的变化是(     
A.村落等级得到提升B.由分散到集中分布
C.内部功能分区明显D.新建村落沿河分布
2.图中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城乡一体,区位优越B.邻里和睦,环境舒适
C.布局合理,方便出行D.等级有序,设施完善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从高空俯瞰成都平原,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成烂漫的乐章。田间不时出现的丛丛“绿岛”如翡翠般镶嵌在这富庶的平原上,这些绿岛是一种独属于成都平原的人居模式:翠竹高林掩映之间,数户农家比邻聚居,河溪水渠交错纵横,耕田环绕四周。这个人与自然调适出的诗意聚落,蜀人将其形象地称为林盘(引自孙吉《林盘:成都平原的田间绿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林盘在成都平原上随田散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广植竹木的主要目的是(     
A.地形调节气候B.气候美化环境C.水系增加收入D.植被心理安全
2.为保护林盘风貌,振兴乡村,当地将林盘分为农耕型、农家旅游型和生态型,其中农家旅游型林盘可以(     
A.提高城镇化水平B.促进乡村文化传承C.提高耕地利用率D.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2023-05-12更新 | 221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城乡转型过程中,生产方式的转变致使村镇建设格局演化路径呈现多元分化。由于要素集聚与疏散的空间需求不同,县域村镇建设可分为农业生产型、工业生产型以及生态消费型三类演化模式。下图为江苏省县域三类典型村镇建设格局演化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类村镇建设格局演化模式分别属于(     
A.农业生产型工业生产型生态消费型B.工业生产型生态消费型农业生产型
C.生态消费型农业生产型工业生产型D.农业生产型生态消费型工业生产型
2.亲子乐园、农家体验活动最宜布局在(     
A.a类村镇B.b类村镇C.c类村镇D.三类村镇均可
3.据图推测(     
A.a类村镇城镇化水平最低B.a类村镇村居范围逐渐扩大
C.b类村镇企业向乡村集聚D.c类村镇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2024-01-05更新 | 23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上庄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城西41余里,黄山东麓,已有1000余年历史。上庄村居民历来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村内巷深曲折,石板道蜿蜒,古民居错落有致。村内各功能分区明显,建筑集中分布在各功能分区中间。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图为上庄村总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影响上庄村功能区和建筑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光照③交通④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上庄村古民居的建筑特点是(     
A.白墙黑瓦B.厚墙高院C.单坡屋顶D.干栏巢居
3.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历史底蕴B.增加公共设施C.开发房地产业D.促进旅游发展
2022-05-02更新 | 1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