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认识区域 > 区域发展差异 >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4 引用次数:90 题号:22691122

读各自然区优质耕地面积与地类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区耕地总量各地类面积/104km2地类百分比/%
面积/104km2%水田水浇地旱地水田水浇地旱地
1951.414.6128.474.2748.813.57.878.7
22565.639.3215.51362.3987.88.453.138.5
32205.333.81446.7147.8613.165.66.727.8
4382.75.9226.529.1127.159.27.633.2
1141.52.29.9106.724.97.075.417.6
2217.23.33.9202.710.61.893.34.9
169.91.10.353.815.90.476.922.7
合计6533.61002031.31976.52528.131.130.338.7

1.I、I、Ⅲ自然区分别是(     
A.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
B.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早区青藏高寒区
C.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
D.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
2.自然区I耕地资源丰富,对其所包含的四个地区保护耕地措施合理的是(     
①I₁地形平坦开阔,适宜大规模开垦耕地
②I₂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实现耕地资源质量保护
③I₃耕地保护应与坡地植被保护或恢复相结合
④I₄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耕地利用集约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推荐1】早在公元前4000年,阿富汗地区出产的青金石(一种宝石)就已参与跨区域贸易。在“丝绸之路”兴盛时期,其位于“丝路”沿线的城市成为东西方文明的“熔炉",留存多处文化遗址。下图为“阿富汗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较早与该地开展青金石贸易的是(     
A.黄河流域B.两河流域C.湄公河流域D.刚果河流域
2.该地古代青金石贸易得以发展的动力主要是(     
A.采矿技术进步B.人力资源增加C.市场需求旺盛D.水陆交通发展
3.“丝绸之路”兴盛时期,河流为沿线城市主要提供(     
A.水源B.水力C.水运D.防卫
2023-06-15更新 | 393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地区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量,能源强度越大的地区,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越强。下图是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区、市)2005—2013年能源强度及下降幅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省(区、市)能源强度状况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湖北下降幅度最小,第三产业发达B.上海下降幅度大,产业结构优化
C.重庆能源强度高于浙江,重庆经济总量更大D.江苏能源强度低于贵州,江苏能源消耗更少
2.结合区域发展特征,下列措施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的是(     
①江苏优先开发水能,优化能源结构
②四川发挥能源优势,适当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湖北发展低耗能产业,降低能源强度
④贵州转入重工业,充分发挥能源优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08更新 | 486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图a为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b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破坏生态平衡。自1999年该区域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但坡面林地土壤出现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生长带来威胁,目前环境需要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b所示区域不同地形部位植被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肥力
2.该区域坡面林地干燥化过程是(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水资源短缺
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④→①→②→③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D.④→②→③→①
3.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植被建设的有效途径是(     
A.选择耗水少或耐旱植被,分区种植B.严禁人为活动,植被自然恢复
C.人为干预、营造大面积人工林D.高密度种植林木,增加森林覆盖率
2022-06-19更新 | 22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