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主要自然灾害 > 气象灾害 > 其它气象灾害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3059186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2013年3月19日至24日,福建省多地出现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据福建省民政厅26日透露,截至25日9时统计,福建直接经济损失达3.1亿元人民币。下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

(1)福建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春季,试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影响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7-9月份,多源于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位于5-20度纬度之间的热带洋面。但是,2016年的几次台风形成在秋季10月份,例如10月15日的台风“海马”,以及10月13日的台风“莎莉嘉”,这些台风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秋台风”。

材料二:频繁的秋台风形成不仅给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造成了灾害性的影响,更加预示着当年全球范围的天气和气象异常现象。天气和气象异常现象之中,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而拉尼娜现象则相反。

(1)结合材料一,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台风多产生于5-20°N之间的热带洋面”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导致“秋台风”的天气和气象异常现象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并阐述判断理由。
(3)关于导致“秋台风”的气候异常现象,阐述其形成过程。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阐述其还会对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两岸造成哪些影响。
2020-01-14更新 | 19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温天气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一定温度(及以上)的天气。中国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

材料二:2022年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了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图1为8月12日全国高温分布图,图2为8月12日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东部学风区该日高温天气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描述该日长三角地区高温天气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3)指出高温天气对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
2022-10-09更新 | 29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丙三地是某山北坡三个云杉林植被科研采样点,调查显示自西向东云杉分布的海拔存在差异。



(1)从地形的角度分析乙地分布大片云杉林的原因。
(2)分析甲、乙、丙三地的云杉林分布地高度差异产生的原因。
(3)据实地调查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林的生产力有所提高,请分析原因。
(4)说出该区域森林火灾火险期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023-01-28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