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荒漠化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3 题号:4368523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是
A.扩大沼泽地B.退耕还草C.减少建设用地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森林破坏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D.湿地萎缩
2.当地出现该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
C.过度开垦D.过度灌溉
3.为了及时了解当地的该生态问题状况,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ISC.GPSD.数字地球
2018-01-20更新 | 51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在我国,农业和牧业交错分布的地带可分为北方农牧业交错带、西北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农业牧业交错带等,他们都具有农业牧业交错分布的特征。下图是中国的农牧交错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等四地农牧交错地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降水   地形   水源   热量B.地形   水源   地形   降水
C.水源   降水   热量   地形D.降水   水源   热量   地形
2.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农业正确发展方向是(     
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实行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业
D.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2021-07-07更新 | 105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下图为云贵高原某地不同植被下,土壤中的CO₂浓度示意图(CO₂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显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水分条件相同,土壤、岩石最不易被溶蚀的是(     
A.无植被耕地B.人工草地C.柏树林D.天然草坡
2.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沙漠化问题B.泥石流严重C.石漠化问题D.山体滑坡加剧
2021-05-13更新 | 1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