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5 题号:5011532

下表反映了兰陵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该流域4-10月的降水为924.6mm,占全年降雨量的84%.(注: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流域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三峡B.大兴安岭C.长江三角洲D.太行山区
2.下列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     
A.茶园B.柑橘C.板栗D.乔木林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坝客联蓄工程是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客加以存储的水利工程。下图示意某科研团队设计的坝客联蓄工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工程的效益有
①增加地表径流②缓解水土流失③提高水质④减少地表水下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最适合推广该工程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河套平原C.吐鲁番盆地D.松嫩平原
2018-02-11更新 | 106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黄土塬是指黄土高原面上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是几千年来黄土高原上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黄土塬受侵蚀后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某黄土塬从大塬到残塬的演变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黄土塬演变顺序的是(     
A.甲→丁→丙→乙B.甲→乙→丁→丙
C.乙→甲→丁→丙D.乙→丁→丙→甲
2.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黄土塬面上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A.基塘农业B.立体农业C.种植业D.林牧业
2021-04-25更新 | 52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源”和“汇”两类耕地景观,分别是指易产生水土流失和能够减缓水土流失的耕地景观类型,如图所示。黄土高原的高西沟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控“源”增“汇”的耕地景观改造,逐步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西沟村控“源”增“汇”中改造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径流D.作物
2.坡式梯田水土保持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后土壤变松且坡度过大B.农作物耕作加大了地表径流
C.水土流失量小于田埂拦蓄量D.未能有效减少上方来水来沙
3.宽幅梯田模式对耕地的主要影响(     
A.减少了蒸发总量B.改变了土地类型C.增加了土壤厚度D.增大了昼夜温差
2023-06-27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