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8 题号:513973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最大水面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最小水面只有2700~3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
材料二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洞里萨湖(图)位于柬埔寨西部,湖东南部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湖里鱼种繁多,盛产300多种淡水鱼。


材料三     生活在洞里萨湖区的居民,大多居住在可以移动的高脚木屋内,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都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船屋”聚落景观。
材料四     近年来,耐克、阿迪达斯相继将在中国的原有生产工厂“外迁”到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或缅甸,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也将部分工厂从中国迁往越南等国。
(1)洞里萨湖湖畔水面上“船屋”特殊聚落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热,利于通风B.适应湖水涨落,便于搬迁
C.用水方便,水运便利D.紧临湖区,利于水产养殖
(2)指出洞里萨河不同月份的流向,并说明其成因。
(3)“缘木求鱼”一般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在洞里萨湖畔的树洞里,人们有时能捉到鱼。说明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4)澜沧江水能资源丰富,在水电开发上一直争议不断。请指出其水能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
(5)简析产业转移对越南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萨河流域面积为31760km2,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流域内总人口77.77万人,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的21.3%,流域上游经济发展以农牧业为主,下游为拉萨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近十几年来,青藏高原的气温突增、南亚季风强度减弱、森林植被的增加等事件都对拉萨河流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为了保护流域生态安全,西藏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下图示意拉萨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1)简述南亚季风强度减弱对拉萨河流域的不利影响。
(2)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气温突增,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分析森林覆盖率增加导致拉萨河年径流量减少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5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冻胀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的小丘。冻胀丘是寒区工程常见的一种次生病害。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季节性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

材料二:赛里木湖为伊犁河谷山间湖,盛行西北风。甲地为山间盆地坡面上的凹地(适宜冬季放牧),凹地底部杂乱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冻胀丘;赛里木湖南侧的乙地山坡也发现了类似冻胀丘,且比甲地的冻胀丘分布面积更大、阵列更整齐。甲、乙两地的冻胀丘内部结构有腐殖质层、冰层和冻土层等,冻胀丘上冬季分别生长着牧草和牧草苔藓。下图示意赛里木湖周边的地形及甲、乙两处的冻胀丘景观照片。



(1)分析赛里木湖周边易形成冻胀丘的原因
(2)分析赛里木湖周边苔藓广布而甲地却鲜有分布的气候原因
(3)分析乙地的冻胀丘面积较大。形如棋盘、好似阵列的原因
(4)冻胀丘被称为是寒区工程的拦路虎,以管道建设为例说明季节性冻胀丘对其造成的危害。
2020-06-13更新 | 39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行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其东麓的冲积扇上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安阳等)。海河发源于太行山脉,注入渤海,主要由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河等五大支流组成,这些支流在天津附近汇合,天津以下河段是其干流,仅长74千米。海河流域是我国干旱和洪涝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下图为“海河流域水系及城市分布图”。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太行山对其东部地区的影响。
(2)20世纪中叶以来,流域内修建众多水库,说明这些水库的作用。
(3)从辐射方式和内容角度,概括京津对周围都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2024-01-24更新 | 3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