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行星地球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6 题号:5373706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部分区域煤炭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图中等值线表示该区域某一粮食作物生长周期(约252日)内的降水量(单位:mm)分布。

(1)分别说出在图示煤区开采和使用煤炭的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2)运用整体性原理简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对黄河三角洲的影响。
(3)根据图判断该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从降水的角度说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_
(4)新年的第一天,北京和烟台两个城市能够较早看到日出的城市是_________?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我国一艘海洋考察船于12月3日12时(北京时间)从上海启航,航行20天零3小时到达位于120°W、75°S的研究地点,一个月后,航经澳大利亚的悉尼,再继续航行考察,又经两个月后回到上海(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在回答“为什么”时要答出相应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考察船到达研究地点时,当地是几日几时?是白天还是夜间?为什么?
(2)考察船航经悉尼时,悉尼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3)考察船回到上海时,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为什么?
2016-12-12更新 | 19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1129日,李老师从福州(119°E26°N)出发,前往新疆乌鲁木齐进行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乘坐火车经过48小时,121日到达乌鲁木齐(88°E44°N)时,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而此时福州的学生已经在阳光明媚的教室上第二节课。

材料二、李老师在给乌鲁木齐的学生讲到《地球的运动》时,展示了“清华大学的日晷景观图及示意图”(下图)。


材料三、经过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于1230日启程返回福州。下表为“二分二至日前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福州64°87°64°41°
乌鲁木齐46°69°46°23°

(1)请你说出12月1日乌鲁木齐与福州日出时间差异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2)说出如上左图所示一天中,晷针影子移动方向及其影响日晷计时效果的自然因素
(3)说出李老师支教期间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原因
2024-03-12更新 | 7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②地位于____,④地位于____。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是____
(2)③地的纬度是____,其正午太阳高度h等于____,该日,其日出方位是____,日落方位是____.。
(3)③处有自北流向南的河流,其____(东、西)岸易被冲刷侵蚀。
2022-10-17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