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流域内协调发展 >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干流全长4880公里,是东南亚最长的河流,亚洲第三长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后流入南海。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
材料二 东南亚地区地形简图

材料三 第4次产业转移大潮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催促之下,正加速度地由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奔涌而来,而越南、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可能成为中国中西部省份所期待的“迎接东南沿海转移”进程中的竞争对手。
(1)请你简述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优势条件。
(2)从人文地理角度分析东南亚地区可能成为中国中西部省份所期待的“迎接东南沿海转移”进程中的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
(3)现在有人提出在甲地附近再建核电站,请说出你的观点和原因。
2016-12-12更新 | 25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位于非洲中北部,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湖面积随季节变化很大,最大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乍得湖面积急剧减少。

材料二   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图中B处)始建于1960年,历时10年半建成,大坝为埃及的工农业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经济效益极大。但大坝建成以后的几十年中,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导致尼罗河三角州(图中A处)的海岸线不断后退。

材料三   下图为非洲气候分布图和乍得湖流域图



(1)图中甲处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甲—①—②的更替体现了陆地环境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_______。乙处是__________气候。
(2)简述甲地出产优质葡萄主要的气候优势,并说明该地气候的成因。
(3)分析乍得湖的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
(4)推测乍得湖面积急剧缩小的原因。
(5)试简析导致A处三角洲海岸线不断后退的成因。
2019-01-25更新 | 44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金融中心(江北嘴、陆家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长江沿线九省二市占我国GDP半壁江山,是内需增长的最佳着力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二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试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为什么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沿江省市一方面做好“减法”,另一方面做足“加法”。谈谈你对“减法”和“加法”的理解。
2020-04-10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