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认识区域 > 区域发展差异 >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1 题号:5685708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地坑院就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7米深,长12~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做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10~14个窑洞,工程量约二千个土方左右,一个人来干要花三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砖青瓦房檐,用来排雨水,房檐上砌30~50厘米高的栏马墙(也称女儿墙)。在陕西的关中平原上,有不少“地坑院”分布。如今,“穴居”地坑院的人已日见稀少,废弃的窑院或填没,或塌陷,难觅往日风貌。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中平原开坑窑洞被迫向下深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土层深厚B.土质疏松C.地形平坦D.水资源短缺
2.“地坑院”四周修建栏马墙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B.防止人们跌入院内
C.使地坑院美观协调D.阻挡风沙、雨雪
3.目前,“地坑院”最经济的保护方式是
A.发展旅游业B.居民全部外迁C.建立自然保护区D.进行现代化改建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座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读安徽宏村实景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     
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冬季通风D.“面水”利于减小温差
2.宏村的民居风格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A.春季多风B.夏季多雨C.秋季多雨D.冬季寒冷
3.宏村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主要是(     
A.收集雨水B.保护隐私C.防范火灾D.阻挡寒风
2020-08-04更新 | 196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4)
【推荐2】读我国甲、乙两地地形区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共同有利因素是(   )
A.两地夏季均光热充足B.两地夏季均降水丰富
C.两地土壤类型一致,均比较肥沃D.两地气候类型相同,均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2.甲图中的塔什库尔干是塔吉克族聚居地,仍保持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乙图中的白沙是国家级贫困县,是黎族聚居地,全县99%的土地是山地。造成这两地贫困落后的共同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多山地的地形B.干旱的气候
C.自然资源的贫乏D.科教文化的落后
2016-11-26更新 | 9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我国南海分布着许多宛若翡翠的环礁,环礁由珊瑚虫营造而成,造礁珊瑚一般只生活在水温较高、光线充足、水质清洁、饵料和氧气充足的水域。礁灰岩又称生物骨架灰岩,是一种具有原地固着生长状态的生物骨架构成的石灰岩。这些生物多为珊瑚类、藻类等,并多分布于潮汐作用、风浪作用和海流作用明显的岛礁浅海区。近年来,南海环礁区域开发活动日盛。下图为我国南海某环礁礁顶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礁前斜坡珊瑚的生长速度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
①海水较深②风浪拍抚③基底坚实④水体清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人们在珊瑚礁区的开发活动,所选择的位置不合理的是(     )
A.海水养殖--礁前斜坡B.潜水运动--潟湖区
C.水上旅游--潟湖坡D.工程建设--礁坪区
3.图中礁灰岩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蚀作用B.海水搬运作用
C.海水沉积作用D.固结成岩作用
2018-04-24更新 | 1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