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 水土流失的原因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8 题号:5722065
我国某山区因受人为干扰,形成水土流失。为治理该环境问题,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油松和混交林的方式造林育林。下表为不同土地覆被下单位面积水土流失状况的观测数据。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强度大B.种植混交林C.种植油松D.开垦坡地
2.相同降水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是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油松幼林地B.坡耕地 油松幼林地 混交林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D.油松幼林地 混交林地 坡耕地
3.据表可知
A.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B.开垦坡耕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C.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优于自然恢复植被D.油松幼林地的地下根系固土能力强
【知识点】 水土流失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1】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B.⑥C.⑦D.⑧
2.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   的作用(  )
A.①B.②C.③D.④
3.图示阐述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哪种特性(     )
A.整体性B.差异性C.地带性D.非地带性
2020-02-01更新 | 12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2】黄土塬是过去260万年由西北风携带的沙尘在古盆地或古湖盆上堆积而成的平坦土地,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当前,黄土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沟道侵蚀剧烈导致塬面破碎化和分解问题。黄土塬根据其面积大小和破碎程度,可分为黄土大塬、台塬、壕塬和残塬四种不同类型(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种黄土塬发生演化的排序正确的是(     
A.甲丙丁乙B.乙丙甲丁C.乙丁丙甲D.甲丁丙乙
2.聚落的发展导致塬面破碎化和分解的重要原因,其原因是(     
①工农业发展需求,人为挖沟造壑   ②人口数量增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③农村劳动力进城,导致土地撂荒   ④地面硬化,地表径流增多,土壤侵蚀加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针对塬面破碎化和分解问题,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A.沟头—打坝淤地B.沟坡—修筑梯田
C.沟道—植树种草D.塬面—平整土地
2023-04-18更新 | 28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下表为我省某山区县部分统计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年份196420042014
耕地面积(km2)390521420
森林覆盖率(%)35.3420.46.40.57
年降水量(mm)134810871252
水土流失面积(km2)326841
粮食总产量(万吨)7.611.913.6
人口(万人)21.5.40.139.5

1.与1964年相比,该县2004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加剧B.土地沙漠化严重
C.人口急剧减少D.粮食总产量下降
2.近十年来,该县环境问题得到遏制,环境质量有所提高。从上表数据分析,其主要改善措施为(     
A.增加耕地面积B.修筑水利工程
C.退耕还林、还草D.发展乡镇企业
2022-06-18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