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5 题号:5884768
下图示意黄河流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各地理事物名称:B       山脉;C 山脉;D       山脉;E        高原。
(2)简述H山脉的地理意义。
(3)简述E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是其重要内容。下图为我国某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区域的局部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依据材料分析当地被形容为“穷山恶水”的自然原因。
(2)说明把当地的“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的主要措施。
2022-06-20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泥沙来源区(图1中白色区域),呈现出典型的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征。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在该地区植树造林并在各级沟谷内修建了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打坝淤地工程。图2为大型淤地坝分布图,图3为打坝淤地景观图。



(1)列举图1中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之间流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打坝淤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说明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2021-11-08更新 | 26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统计,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从16亿吨减少到本世纪初的3亿吨左右,减幅达80%。黄河口处的利津水文站1990-1998年平均年输沙量为4.14亿吨,为近五十年来最少的时期。1996年工程师们通过工程措施使黄河发生改道,下图为黄河入海口处1996年前后拍摄的照片。

(1)图中两张照片的获取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照片甲、乙拍摄时间较晚的是____,请说明判断理由____
(2)黄河三角洲的泥沙主要来源于____(地形区),通过____(水循环环节)输送到该处,这一过程体现了水循环的何种地理意义____
(3)推测黄河河口三角洲近年来发育速度变____(快或慢),并说明黄河输沙量减少的人为原因____
2022-02-21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