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2 题号:592750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有“海底森林”“海岸卫士”的美誉,生态价值巨大。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砂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红树林植物往往从枝干上长出众多树根,盘根错节,扎入泥滩里。左图所示区域沿海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近年来破坏严重。右图为红树林根系图片。



(1)分析该地沿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自然条件。
(2)分析红树林根系形态形成的原因。
(3)简述红树林巨大的生态价值。
(4)简述当地为保护红树林可以采取的措施。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萨湖位于柬埔寨西部。每年12月至次年6月为枯水季节,洞里萨湖面积2700—3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7至11月湖面扩大到1万平方千米以上,平均水深常达10米以上,枯水期水位线以上分布着大片稻田,是闻名于世的“米仓”;湖里盛产300多种淡水鱼,鱼类主要分为白鱼和黑鱼两种:黑鱼为全年适应本地环境的本地鱼,白鱼为来自河流和海洋的洄游鱼类。湖东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的奇观。



(1)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因不同季节而逆转流向的河。根据图文资料说出其流向的周期变化,并分析原因。
(2)柬埔寨洞里萨湖沿岸农民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稻米生产。分析当地农民一年中安排这两项农事活动的季节性(旱、雨季)及其原因。
(3)简析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原因。
2020-09-08更新 | 19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喀里多尼亚岛静躺在无垠的碧绿海水之中,被称为“世界尽头的天堂”,是太平洋众多岛屿中植物种类最多的一个岛屿。新喀里多尼亚岛位于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岛上平地较少,崎岖的山脉将该岛分为东西两部分。下图示意新喀里多尼亚岛位置与山脉分布。



(1)推测新喀里多尼亚岛形成的主要原因。
(2)阐释新喀里多尼亚岛成为太平洋植物种类最多岛屿的自然条件。
(3)概括新喀里多尼亚岛水系特点,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4)新喀里多尼亚岛被称为“世界尽头的天堂”,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从气候角度推测该岛适宜旅游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2022-06-13更新 | 53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地处贵州省东北部,位于北纬27°47'~28°02'、东经108°36'~108°49'之间,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米,由坚硬的板狄变质碎屑岩和变质泥质岩层层堆叠而成。全境山势雄伟,重峦叠嶂,沟谷深邃,瀑流跌宕。梵净山动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物种多,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如:珙桐、冷杉、黔金丝猴、豹等。珙桐是第三纪(距今约6500万年-250万年)古热带植物的孑遗,喜生长在气候凉爽、潮湿背阴的环境中,该区拥有全球亚热带地区最大的珙桐连续分布区。佛光是太阳光与云雾中的水滴经过衍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非常罕见的特殊自然现象。梵净山的蘑菇石、九皇洞、新金顶都是佛光多发地带,为游客带来奇异的旅游体验。



(1)根据图文材料,推测梵净山形成的地质过程。
(2)试分析梵净山佛光多发的原因。
(3)从地形地势角度,分析梵净山珙桐等孑遗物种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
2022-01-19更新 | 6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