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区域产业活动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农业的区位选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5 题号:6459843
读某草原区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山脉为         ,A是         洋,B是          洋。
(2)此图是           (国家)局部图;
(3)图中所示区域名为        草原,该地的农业区域类型是      ,放牧的主要牲畜是       
(4)该区域发展畜牧业优越的区位条件是
(5)该地畜牧业具有                            程度高的特点。
17-18高一下·广西玉林·期中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州半岛,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最高处海拔259米。日前,雷州半岛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菠萝有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的特性,以年均温24-27℃,年雨量1000-1500毫米生长最为适宜。雷州丰岛最南端的徐闻县菠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2015年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徐闻县菠萝产量与往年相比减产40%。下图示意雷州半岛位置。

(1)雷州半岛年平均雷暴天气日数过百,是世界著名的两大雷区之一。从气象气候的角度分析雷州半岛多雷暴的原因。
(2)分析雷州半岛年平均降水量约1488毫米,但存在缺水现象的原因。
(3)概述雷州半岛河流的水文特征。
(4)指出徐闻县菠萝种植易遭受的气象灾害。
2019-04-12更新 | 26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及拉美甲国的马铃薯产区分布图


材料二 马铃薯(俗名土豆),口感较好,营养丰富、均衡。适应性强,喜凉,需水量不大,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我国很多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这些地方的经济往往欠发达,当地农民多年来都以种植马铃薯为生,但马铃薯的产业链较短,且新鲜马铃薯不易保存,滞销现象严重。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


材料三 2015年1月6日,中国农业部发布消息称,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推动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主粮化就是将马铃薯加工成适合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实现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的转变,使其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
材料四 马铃薯单产数据,单位:千克/公顷 (见下表)

中国
甲国
世界平均
单产
27 000
57 000
45 000


(1) 据材料一简述图示两区域发展马铃薯种植的相同自然条件。
(2) 试分析我国推行马铃薯主粮化的原因。
(3) 结合材料及所学,推断我国马铃薯主粮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图中我国四个区域中哪个区域为推广种植马铃薯的最佳区域并说明理由。
2016-11-27更新 | 20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对暗黑色土壤的总称,包括黑土、黑钙土、暗棕壤、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水稻土等多种土壤类型。黑土分布区均是世界著名的粮仓。我国东北是世界等名的黑土分布区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目前这里的土层正变得越来越薄,肥力也正在迅速衰退,这片土地已“病入膏肓”。秸秆覆盖还田是东北地区治理黑土的重要举措之一。左图为国东北黑土区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地表覆盖对土壤侵蚀作用示意图。

(1)列举至少两种东北黑土区的典型粮食作物,并指出该地种植这些粮食作物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及其成因。
(2)黑土具有土层松软,腐殖质层深厚,表层有机质含量高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冷湿的气候密不可分。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东北黑土的形成。
(3)目前东北的黑土层正变得越来越薄,肥力也正在迅速衰退,试分析这片土地“病入膏肓”的原因。
(4)指出地表覆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并分析秸秆覆盖还田对改善黑土的价值。
2020-06-14更新 | 6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