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中国地理 > 中国的地理差异 > 南方地区 > 珠江三角洲地区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0 题号:7029844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据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2018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25年)》,示范区为江浙沪交界的“两区一县”,即江苏吴江区、上海青浦区、浙江嘉善县,面积为2413平方千米(如下图所示)。示范区提出“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的总体发展愿景,具体表述为“未来的示范区,将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域功能与风景共融、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进、江南风和小镇味共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享的地区。”

(1)说明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有利条件。
(2)试说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来自安徽省务工人员众多的原因。
(3)简述为顺利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可采取的措施。
(4)推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选择吴江区、青浦区、嘉善县的可能原因。
2021-01-12更新 | 39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图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其中①代表产业转移,②③代表劳动力转移

(1)推测①表示的主要产业类型。
(2)分析②与③的差异并分别指出②③产生的原因。
(3)分析图中产业转移的影响。
2016-11-26更新 | 76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指大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教育、医疗等优势,对于一些弱势省份和城市实现降维打击,从而将弱势地区城市的人口、资源等吸纳进来,产生复杂多样的影响,具有正反面多重表现。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指安徽长江两岸的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池州、铜陵、宣城8个地级市全境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图是皖江城市带简图。下表是2007、2013年和2019年皖江城市带内各城市GDP(亿元)和人口(万人)统计数据。

地区2007年2013年2019年
GDP总量人口GDP总量人口GDP总量人口
合肥1334.20491.003893.06761.147057.71818.90
芜湖582.12226.001749.14359.562713.95377.80
马鞍山532.10127.001077.23220.801583.37236.10
安庆593.51559.001181.55534.472460.62472.30
滁州443.93411.00904.88396.182182.00414.70
池州156.57143.00385.11142.23623.86148.50
铜陵286.8372.00567.0173.62720.19164.10
宣城336.73258.00702.15256.311171.11266.10
六安439.83609.00841.71568.331215.21487.30
(1)说明长江对加强皖江城市带内部联系交流的积极作用。
(2)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简析虹吸效应对中小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3)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角度,阐述皖江城市带在发挥虹吸效应正面影响上可采取的做法。
2022-12-09更新 | 6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