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2 题号:732427
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世纪50年代后,P湖泊面积曾迅速缩小。其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___加剧,入湖泥沙多;人为大规模___。上游山区植被破坏引起下游湖泊淤积,这反映地理环境的___性特征。
(2)与图示西南部地区相比,东北部地区河流开发在______方面更具优势。
(3)请从流域综合整治的角度分析,图示西南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区域发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处河道水情。历史上黄河平均每10年左右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道。黄河口油气资源丰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国家陆续对其进行勘探开发,为我国能源供应做出巨大贡献。图左为黄河三角洲及入海口河道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葡萄喜光、忌高温(温度过高产生的日灼易导致减产),喜疏松肥沃的土壤。山东某葡萄种植园在种苗前的冬季,将土地翻耕、晾晒、覆盖绿肥进行回填,然后搭建“V”形架种植葡萄,并在种植区实施“树下覆草、行间种草”的配套措施(右图)。



(1)分析黄河河口处多次发生改道的原因。
(2)说明葡萄种苗前对土壤进行“翻耕、晾晒、覆盖绿肥回填”的作用。
(3)解释该种植园栽培葡萄时实施“树下覆草”配套措施的合理性。
2023-03-20更新 | 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喀斯特地区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成土基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成土物质(酸性不溶物)少于碳酸盐岩总物质量10%,远低于可溶性矿物占比。平均需8000年才能形成一厘米厚的土层,土壤石砾含量高、土质疏松。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易形成石漠化。

材料二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使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过对2016年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县等3个县的12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调查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情况严重。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都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下图分别为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分布示意图(左图)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右图)。

(1)结合材料,从土壤的角度,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
(2)说明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的影响。
2024-04-02更新 | 5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将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4℃。

【材料二】可怕的全球变暖。


   
(1)根据材料二,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2)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的重要意义
(4)推行“低碳经济”可采取的措施。
2023-07-17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