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区域产业活动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农业区位因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4 题号:785498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甲地区(下左图)山地、丘陵较多,土质瘠薄,20世纪50年代通过开采深层地下水和土壤改良技术(下右图)以及70年代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和温室水培农业(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快速普及,使其成为“欧洲蔬菜之都”,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该国北部欧洲发达国家。



(1)图示半岛南部和北部降水特征有何差异?简要分析成因。
(2)结合右图,说明甲地区经改良后的土壤结构对土壤水、肥的有利影响。
(3)分析冬春季节甲地区果蔬出口到该国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4)简析“欧洲蔬菜之都”的迅速发展可能对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知识点】 农业区位因素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贺兰山自然带分布图和贺兰山东麓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二   贺兰山东麓地区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酿酒传统及现代化的经营方式、酿造技术,所产葡萄酒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著名葡萄酒生产企业来此投资建厂或基地,形成了“三城、五群、十镇、百庄”的发展格局。
(1)据材料一,说出贺兰山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并简析原因。
(2)以河流的出山口为界,说明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
(3)简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原因。
2017-11-18更新 | 31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兰县位于我国青海省,平均海拔4000m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188mm,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乌兰县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长期以来畜牧业是该县重要的经济支柱。自1956年起,乌兰县实行冷、暖两季转场轮牧,牧民从7月初至11月中旬在海拔较高的暖季牧场放牧,11月下旬至翌年6月底在海拔较低的冷季牧场放牧。该地饲养的主要牲畜青海半细毛羊4月产仔,10月底部分出栏销售。受牲畜需草量年内变化影响,该地冷、暖季牧场存在季节性超载和欠载等“草畜失衡”问题。为了促进“草畜平衡”,乌兰县牧区10月底出栏后可提前转场至冷季牧场放牧。图示意乌兰县牧区产草过程与牲畜需草过程。

(1)简述乌兰县草场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
(2)解释乌兰县冷、暖季牧场放牧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3)分析青海半细毛羊需草量的年内变化特点。
(4)从牧场产草和牲畜需草角度,分别分析乌兰县牧区冷、暖季牧场“草畜失衡”的原因。
(5)说明乌兰县牧区提前转场对当地牧草资源高质量利用的意义。
2024-03-27更新 | 63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地下水丰富。某公司在科尔沁沙地上试种水稻成功,实现了大漠变稻田。人们铲平20多米高的沙丘,打机井取水,在地下铺防渗塑料膜,种植水稻,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该公司种植的叫作“沙米”的新品牌稻米,质量优良,第一年早在收割前,就通过众筹、预售等电商渠道卖了个精光。而且这个米售价不是每斤2.5元,而是15.9元!该公司采用“合作社+订单农业”的生产方式——每1000亩土地成立一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由十户农民组成。公司为他们提供土地治理、播种育苗、机械收割等服务,农民只需按要求日常维护即可。收割稻谷后,公司再统一收购。按照这种模式,合作社只需投入极少成本,就能从水稻种植到收割的短短5个月内,至少收益50万元。随着项目越来越出名,来基地考察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前没人知道的小村庄,一下成了市级模范村。上千万元专项资金被拨到了村里,修路、通电、改善村容村貌。下图中阴影部分示意该项目位置。


材料二:在沙地大规模种植水稻可能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公司的水稻种植模式做了如下调整:运用土地精平机平整土地,把原来地下30~40厘米铺的防渗塑料膜改成地下70~80厘米深处铺防渗透气层(下图所示),地表盖节水除草罩,空中架拱形防蒸发薄膜,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在田边扎防风帐,种植抗倒伏稻种,减小了风沙危害。



(1)简述该水稻种植农场的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2)分析“沙米”牌稻米质量优、价格高的原因。
(3)材料二反映了该公司水稻种植模式的调整,以此为启迪,请你从地理的角度给该公司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2-06-30更新 | 1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