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球上的水 > 水循环 >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 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8515282
某学校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暑假期间对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图中甲地貌为___________(背斜/向斜)山。
(2)图中乙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试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
(3)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中丙地区多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攀登甲山过程中,同学们依次发现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____、针阔混交林、___________、高山草甸。但到达高山区时,发现从山下带来的密封食品包装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造成的。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
(3)用水平衡原理说明,如果海水蒸发量增加,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2024-01-11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地质构造,甲表示_____构造,乙表示_____构造。
(2)从地貌看,图中丁是_____它是由_____作用形成的; 戊处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
(3)甲、乙、丙、戊四处,岩层中含有大量油气资源的最可能在_____处;如果要修建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处,理由是____( 从工程安全性和地下水运动考虑)
(4)上图中数字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__________,图示丙区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__
2019-01-25更新 | 7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冰川、冻土、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区。源区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分布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等植被类型。源区内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及土壤水热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冰冻期(10月中旬一次年4月上旬)、生长前期(4月中旬—5月中旬)、生长期(5月下旬—8月中旬)、生长后期(8月下旬—10月上旬)。源区内不同时期,尤其是冻结期和生长期之间日均蒸散发量(水分蒸发和散发量的简称)差异显著。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累积有机物数量,是由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总量减去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长江源区NPP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下图),整体分布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研究区植被NPP的分布与该区域的植被类型和水热条件的地带性分异规律一致。



(1)分析长江源区不同时期蒸散发量变化特征及原因。
(2)试分析长江源区NPP空间分布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原因。
(3)近年来,长江源区高寒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分析该地区高寒草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其影响。
2018-05-11更新 | 2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