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产业转移 >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8929474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圈。阅读相关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环渤海地区1990年和2000年各省市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

材料二:每单位GDP能源消耗比较

材料三:中国产业转移路线图

(1)1990年,环渤海地区各省市中制造业结构差异最小的是
(2)简述环渤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
(3)1990年至2000年间,随着环渤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浪潮,区域内各省市的制造业结构相似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该变化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变化:影响:
(4)从材料二可知,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什么问题?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问题。原因:
(5)环渤海经济区将部分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对两地分别会带来什么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川崎1924年设市,当时的人口数量为5.5万人,与当时的东京和横滨两大都市相比,川崎只是一个海滨“小镇”。川崎设市后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日本近代化的快速推进,建立了以钢铁、石油、化工、造船等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张,20世纪70年代川崎市人口突破100万人。随着城市的扩张与工业化的发展,川崎市传统制造业问题突出,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川崎市摸索出了一条从工业型都市向研发型产业都市、从生产型都市向居住型都市转变的转型之路。下图示意川崎市地理位置。


       
(1)推测20世纪70年代后川崎市产业转型的原因。
(2)简述川崎市向研发型产业都市转变给当地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3)说明川崎市向居住型都市转变的有利条件。
2023-06-30更新 | 5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千瓦时。

材料二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1)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说明产业迁移对南通的影响。
2023-04-19更新 | 7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后,东京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推动东京都市圈由“一都三县”演变为“一都七县”,都市圈内大学与科研机构数量占日本的1/3。20世纪80年代,都市圈成为日本的核心经济地带。

材料二 神奈川县享有“东京的门户”之称,人均生产总值位居东京都市圈榜首,高科技产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是都市圈内重要经济增长极点区之一。

材料三 图1为东京都市圈分布简图,图2为产业结构分布图,下表示意日本都市圈内圈(千叶、神奈川、琦玉)和外圈(群马、山梨、析木、茨城)产业空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大表明该产业地区分布越集中,区域集聚程度越高。

东京都市圈产业空间基尼系数

行业分类外圈四县区内圈三县区
2006年2015年2006年2015年
农林水产业0.200.250.100.08
矿业、制造业0.020.190.220.14
技术型服务业0.150.040.130.29
(1)说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都市圈的产业演变特点。
(2)与析木县相比,从要素的角度说明东京都对神奈川县的辐射强度大小。
(3)简析东京都市圈产业布局变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2023-09-11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