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中国地理 > 中国的自然环境 > 气候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8969124

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下图为“我国110°E以东地区的月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以月降水量大于100 毫米为进入雨季的重要参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低,雨季来得越早
B.华南最晚结束雨季
C.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江淮地区
D.江淮伏旱期,降雨量少于辽河流域
2.如果某年夏季风偏弱,则甲、乙两时段的变化最可能是
A.甲变长,乙变短B.甲变短,乙变长C.二者都变短D.二者都变长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过冷水汽和雾滴遇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如树枝,迅速凝结成冰晶。新的水雾一层叠一层轻附在原来的冰晶上,这就是雾凇。图为全国雾凇、雨凇观赏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观赏到雾凇的地方(     
A.位于我国的第一、二级阶梯B.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和中温带
C.多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D.北方较南方温度低观赏地多
2.雾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周边地区冬季常见现象,该地形成雾淞的主要天气条件可能是(     
A.降雪B.大风C.降雨D.升温
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观赏地形成雾凇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高,气温低②冬季降雪多,水汽充足
③海拔较高,气温低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3-01-11更新 | 60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读我国某区域≥10℃积温线分布图(下图)(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积温
A.相差的范围是2000℃--3000℃
B.相差的最大值是4300℃
C.甲地的积温可能是6600℃
D.乙地的积温可能是1800℃
2.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
C.距海洋远近D.人类活动
2016-11-26更新 | 60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根据含水状态,可将降雪分为干雪和湿雪两大类。干雪含水少,黏性小;湿雪含水多,黏性大。2017年的冬天,我国多地“贫雪”。“2018年伊始,天气局势就有了大变化。我国中东部将迎来今冬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雨雪天气。”假设上述天气预报完全准确。


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京津冀大部分地区“求雪失败”的原因是       (       )
A.冷空气势力弱,不能抵达B.暖空气干燥,水汽不足
C.亚洲高压势力强但水汽少D.冷暖空气“约会”失败
2.影响古城西安的小朋友能否堆成雪人的关键因素是       (       )
A.是否降雪B.降雪量C.降雪类型D.雪后天气
3.堆雪人是一项有趣的活动。推断影响雪人“存活”时间的主要因素为       (       )
A.温度B.雪量C.风力D.人类活动
2018-09-20更新 | 9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