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中国地理 > 中国的地理差异 > 北方地区 > 东北三省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9716816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完成下列小题。
1.东北是我国重要的:
①林业基地
②能源基地
③商品粮基地
④重工业基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③④D.①②③
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B.地表崎岖
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
【知识点】 东北三省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2000年粮食生产效率表。回答下列各题。

1.表中所示生产成本中劳动费用最高的是
A.西北省份B.西南省份
C.东南省份D.东北和新疆
2.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南省份最具优势的农业生产条件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耕地质量B.化肥效率
C.劳动力效率D.耕地面积
3.东北和新疆的人力投入量最低,人力效率最高,反映出
A.农业生产落后B.劳动力科技素质高
C.机械化水平高D.气候条件优越
2016-12-09更新 | 51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挠力河地处三江平原,是乌苏里江的一级支流。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其东部及中北部地区推行“打井种稻”的耕作模式,使地下水常年处于超采状态。下图分别为近年来扰力河流域示意图(左图)和丙水文站观测的地下水水位与河流水位关系图(右图)。乙河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地下水与河流水存在双向补给关系,后来转变为左图所示的单向补给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丙水文站4月河流水位迅速升高,其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B.积雪融水C.冰川融水D.地下水
2.因大规模推行“打井种稻”,会导致该区域
A.土壤盐碱化加剧B.地表水蒸发量减少
C.生物多样性增多D.地表水下渗量增加
3.影响乙河段地下水与河水补给关系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河床地势较高B.区域降水增多
C.植被破坏加重D.过度抽地下水
2020-05-09更新 | 335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东北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A.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B.冬小麦、大豆、甜菜产量居全国首位
C.全部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D.夏季热量充足,日照长,作物一年一熟
2.图示平原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A.冬小麦、玉米、大豆B.春小麦、玉米、甜菜
C.甜菜、大豆、花生D.玉米、高粱、甘蔗
3.图中表示省会城市B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       
A.B.C.D.
4.积温值A地高于E地,主要是因为(       
①A地地处河谷,地势低   ②距冬季风源地远   ③纬度低,是温带   ④为山地背风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018-04-21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