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内力作用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4 引用次数:214 题号:9820250
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代表的岩石可能是(       
A.大理岩B.板岩C.砂岩D.片麻岩
2.图中地区可能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岩浆侵入——下沉沉积——岩层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下沉沉积——岩层断裂——抬升侵蚀——岩浆侵入——下沉沉积 .
C.下沉沉积——岩浆侵入——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层断裂
D.抬升侵蚀——岩浆侵入——下沉沉积——岩层断裂——下沉沉积
3.图中所示该地岩层断裂前岩石形成时的环境特征是(       
A.温暖广阔的浅海B.干旱寒冷的大陆
C.封闭的高原山地D.开阔的内陆盆地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在地表的山形中,有一种相对高度多在数十米或几百米的“壁立如挡板,山薄似刀刃,蜿蜒像长城”的墙状山。下图为墙状山演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形成墙状山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海水作用D.冰川作用
2.最容易发育成典型墙状山的岩石类型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3.墙状山持续被侵蚀后最难发育的伴生地貌为(     
A.角峰B.孤峰C.峰丛D.峰林
2022-03-06更新 | 113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万年之峰,耸立世界屋脊。庚子夏初,决战地球之巅。2020年5月27日凌晨2点10分,中国测量登山队8 名队员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测量登山队员登顶后按照计划在峰顶竖起测量觇标,开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测量和雪深测量等工作。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重返珠峰之巅测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测量登山队选择凌晨出发冲顶珠峰,主要考虑(     
①午后大气对流运动强,峰顶风力强劲
②凌晨气温低,雪冻结程度好,不易粘脚
③夜间积雪反光好,利于队员相互联络
④凌晨时出发,登顶后可以欣赏珠峰日出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近几十年来,为什么我们要给珠峰多次测量“身高”(     
A.多次测量以求平均值B.珠峰高程世界影响大
C.珠峰海拔在不断变化D.提升我国的测绘技术
3.珠峰峰顶有长年不化的冰雪层,尼泊尔等国采用含冰雪层的高度作为珠峰高度,而我国选择测量珠峰的岩面高程作为珠峰高度,其主要考虑是(     
A.珠峰的岩面高程更为稳定B.GPS可精确测量岩面高程
C.岩面高程不受外力的影响D.岩面高程更能反映气候变化
2020-07-11更新 | 20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齐古断褶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该构造变动幅度较大,大部分地段内原有的构造已不复存在。齐古断褶带构造中富含丰富的煤层气(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读齐古背斜构造部分剖面图(图甲)和齐古煤层气储气构造图(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1.大部分地段内原有的构造分层现象不复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A.地壳抬升,风沙掩埋B.地壳下降,风沙掩埋
C.地壳抬升,遭受剥蚀D.地壳下降,遭受剥蚀
2.图甲中齐古背斜两翼呈南北不对称的原因可能是(     
A.地层角度差异B.气候类型差异C.地形类型差异D.植被覆盖差异
3.图乙中地表水的主要作用及来源分别是(     
A.阻止煤层气逸散,雨水B.阻止煤层气逸散,冰雪融水
C.溶解煤炭形成煤层气,湖泊水D.溶解煤炭形成煤层气,冰川融水
2022-08-06更新 | 7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